美國加徵關稅衝擊比特幣挖礦產業:全球算力版圖或將重新洗牌
近期,美國川普政府提出的關稅政策,再度為比特幣挖礦產業掀起巨浪。雖然部分關稅實施已暫緩90天,但挖礦業者仍在爭分奪秒地調整供應鏈,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這波政策不僅影響從亞洲進口的ASIC礦機與電力基礎設施,也可能重塑全球挖礦地理分布,對比特幣網路的長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關稅政策帶來即時衝擊:物流與價格雙重壓力
根據Luxor首席營運長Ethan Vera的說法,許多礦工在政策發布後陷入「搶貨」狀態,甚至不惜以2到4倍的空運價格,提前從東南亞進口礦機。這些地區——如馬來西亞、泰國與印尼,已成為全球主要的ASIC礦機生產地,因為龍頭企業Bitmain與MicroBT早已為了避開中國關稅,將大量生產移出中國。
儘管目前美國政府將原擬對180多國的高額關稅調降為統一的10%,但由於政策方向變幻莫測,許多業者仍抱持觀望態度。尤其是針對中國電子零組件的關稅可能高達125%,這將進一步推升礦機與電力基礎建設的成本。
宏觀經濟與政策風險:美國礦工競爭力受創
從宏觀角度來看,這波關稅政策將削弱美國作為比特幣挖礦重鎮的優勢。根據Blockspace的統計,2023年美國挖礦業者自馬來西亞、泰國與印尼進口超過23億美元的礦機,光是今年第一季就達到8.6億美元。若關稅持續生效,礦工擴張成本將顯著提高,進而限制美國的算力增長。
這對於擁有約35-40%全球算力的美國來說,是一大打擊。正如Vera所言,這可能是繼2021年中國禁礦令後,對全球算力分布最具影響力的政策事件之一。隨著美國礦工成本上升,其他地區如加拿大、北歐、南美與非洲可能成為下一波算力轉移的受益者。
全球算力再平衡:新興市場的機會與風險
加拿大在稅制上正展現更友善的姿態,如資本利得與企業稅調降,為挖礦企業提供誘因。然而,部分省份如安大略與魁北克對新電力申請的暫緩,仍為當地產業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另外,南美與非洲因電力資源相對充足,且尚未飽和,也被部分業者視為潛在擴張熱點。然而,這些地區的政治穩定性、基礎建設、安全性與法規透明度亦須納入風險評估。
併購潮與資產重估:新機會的浮現
面對進口設備成本上升,部分美國礦工可能轉向併購國內既有、但設備較舊的礦場設施。這些過去被視為「殭屍礦場」的資產,如今可能因為其現有基礎設施與免稅優勢而重新獲得市場關注。
同時,未來若美國本地組裝產能如MicroBT與Bitmain的美國工廠能持續擴大,也可能逐步降低對進口設備的依賴。然而,原材料如鋁與電子零件仍然受制於高關稅,意味著本地製造的成本優勢仍有限。
結語:政策的不確定性是最大風險
綜觀整體情勢,美國的關稅政策無疑為比特幣挖礦產業帶來了短期震盪與長期結構性挑戰。雖然目前有90天的緩衝期,但政策的不確定性才是真正令市場不安的根源。未來比特幣挖礦業者勢必得在全球化布局、供應鏈重組與成本控管上做出更靈活的應對。
此外,對於投資者與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在扶持本土產業與維護全球競爭力之間取得平衡,也將成為決定美國是否能持續穩坐全球挖礦領導地位的關鍵。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tech/2025/04/10/how-bitcoin-miners-are-adjusting-to-trump-s-tariffs-blockspa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