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AI 自治金融的未來:從信任危機到制度重塑

ai-autonomous-finance-future-trust-and-regulation

AI 自治金融的未來:從信任危機到制度重塑

想像一下,一個不眠不休、全年無休的投資助理,能夠即時掃描全球市場,為你自動調整投資組合、優化資金流動,甚至在多鏈平台中自動套利。這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現代金融科技正快速走向的未來——AI 自治金融(Autonomous Finance)。

AI 智能代理人如何改寫金融生態

根據 VanEck 的預測,AI 智能代理人(AI Agents)的數量將從目前的 1 萬個激增至 2025 年底的超過 100 萬個。這些代理人不再只是單純的自動化交易程式,而是具備學習能力、能夠根據市場數據做出自主決策的複雜系統。

在傳統金融(TradFi)中,演算法已經主導了約 70% 的美股交易。而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這些 AI 代理人也正迅速成為市場的主角。它們能在 Uniswap、SaucerSwap 等平台中即時管理流動性、執行套利策略,並透過跨鏈交易提升效率,預計 2025 年跨鏈交易量將成長 20%。

信任與風險:我們真的能把財富交給演算法嗎?

AI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雖已行之有年,但目前這一波 AI 代理人的崛起,帶來的是更高層次的自主性與風險。當 AI 自主執行交易、管理資產,甚至在區塊鏈上啟動複雜合約時,若出現失誤或操控市場的情況,責任歸屬該如何釐清?

尤其在區塊鏈中,存在像是最大可提取價值(MEV, Maximal Extractable Value)這樣的問題。AI 代理人可能會透過前置交易(Front-running)或三明治攻擊(Sandwich Attacks)來操控交易排序,進一步傷害市場公平性與信任基礎。

制度與科技並重:DLT 打造可信賴的 AI 金融基礎

要讓 AI 代理人真正為金融市場帶來正面影響,建立可驗證的信任機制成為關鍵。這時,分散式帳本技術(DLT)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DLT 的透明性、不可竄改性以及共識機制,能確保每一筆由 AI 發起的交易都具備可追溯性與審核性。

根據 Identity Management Institute 的報告,導入區塊鏈身份認證的企業,詐騙率下降 40%,身份盜用事件則減少超過 50%。在 AI 金融應用中結合這些機制,有助於打造一個去信任化但仍高度可靠的金融基礎設施。

DeFAI:去中心化 AI 金融的新篇章

結合 AI 與區塊鏈的「DeFAI」(Decentralized Finance + AI)概念,正逐步成為金融創新的主流。像是 ElizaOS 這類開源協議,透過區塊鏈插件,讓 AI 代理人能在不同 DeFi 生態中安全互動、遵循合規規則,並在保持效率的同時保有透明度。

這樣的設計不僅可提升用戶信心,更能促進傳統金融機構與 DeFi 生態的融合。可以預見,未來的不少金融服務將由 AI 主導,但基礎架構必須能即時監控、驗證其行為,確保市場穩定與參與者的權益。

政策與法規:未來金融的規範挑戰

目前大多數法規仍停留在監管人類操盤的框架,對於 AI 自主決策的法律責任分配尚未明確。當 AI 操作造成資本市場波動或誤傷投資者權益時,誰該為此負責?開發者?平台?還是 AI 本身?

各國監管機構正加緊腳步,制定相關法規。例如歐盟的《AI法案》(AI Act)已涵蓋高風險 AI 系統的審查與責任歸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開始研議如何將 AI 操作納入監管範圍。未來,金融 AI 的審計與合規將成為政策重點。

總結:信任是 AI 金融的核心資產

AI 將徹底改寫金融市場的運作邏輯,但信任與合規將是它能否成功的關鍵。從 Verifiable Compute(可驗證演算)到 DLT 實作的公平排序機制,都是為了確保 AI 所做的每一筆決策皆可被監控與驗證。

目前,包括 Intel、Nvidia、EQTY Lab 等科技巨頭都正投入建構鏈上可驗證的 AI 計算框架。這些努力將為未來金融打造一個透明、負責、可持續的 AI 生態。

金融自動化的浪潮已無法擋下,問題不在於「要不要」導入 AI,而是「如何」導入一個值得信賴的 AI 金融系統。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coindesk-indices/2025/04/30/ai-crypto-agents-are-ushering-in-a-new-era-of-defa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