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美國 SEC 擬推出短期加密貨幣監管框架:創新與合規的雙重挑戰

us-sec-short-term-crypto-regulation-framework

美國 SEC 擬推出短期加密貨幣監管框架:創新與合規的雙重挑戰

在加密貨幣產業不斷演化之際,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積極思索如何在保障投資人權益與促進創新之間取得平衡。近期,SEC 臨時主席 Mark Uyeda 在華盛頓總部舉行的圓桌論壇中表示,該機構正在考慮一項「時限性、具條件性的豁免監管框架」,讓相關企業在尚未制定長期監管政策前,仍能在美國境內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發展。

Uyeda 表示:「我們應該考慮是否能透過更有效率的聯邦監管方式,提供一個寬容的監管環境。在我們努力建立長期解決方案的同時,這種短期的監管框架可能能讓創新在短期內持續成長。」這一言論釋出了一個重要訊號:SEC 有意改變其一貫強硬的監管立場,以因應產業對明確規範的迫切需求。

監管滯後與創新衝突:法規空窗期的風險

目前,美國國會尚未就加密貨幣市場結構立法做出最終決議,預計最快要到今年底才會有具體法案出爐。即便立法完成,從 SEC 制定細則到最終實施,仍需數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

這段「法規空窗期」對產業而言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缺乏監管可能促進短期創新與資本流動;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投資人風險暴露,甚至重蹈 FTX、Celsius 等平台倒閉的覆轍。因此,Uyeda 提出的「短期監管框架」被視為一種過渡性解方,有望彌補這段期間的監管缺口。

合規與創新並行的挑戰

SEC 共和黨籍委員 Hester Peirce 也在論壇中發表看法,認為當前最大挑戰在於平台同時經營「證券交易」與「非證券交易」業務,導致監管邊界模糊。她強調國會應該思考如何在長期內填補這些監管空隙,確保合規與創新可以共存。

相較之下,唯一的民主黨籍委員 Caroline Crenshaw 則持保留態度。她指出,近期市場崩盤與平台倒閉事件凸顯出「投資人期望與實際風險之間的巨大鴻溝」。她擔心若平台一體化經營託管、交易與清算等業務,將大幅增加利益衝突與風險。

宏觀經濟與國際競爭的壓力

當前的全球經濟環境也對美國監管機構形成壓力。一方面,美國正處於抗通膨與軟著陸的關鍵階段,市場對「風險性資產」的投資意願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歐盟已率先推出《加密資產市場法案(MiCA)》,亞洲地區如香港、新加坡也在積極布局加密友善政策。

如果美國在監管上持續拖延,可能導致創新企業外移、資本流失,削弱其在全球 Web3 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因此,SEC 推出短期監管框架,不僅是對內解決合規難題,更是對外維持競爭力的關鍵策略。

可能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 未來政策不確定性:短期監管框架可能為企業提供喘息空間,但若未與最終法案方向一致,仍可能導致資源錯配與法律風險。
  • 投資人保護不足:若條件豁免設計不周,可能讓某些高風險項目趁機進入市場,對散戶投資人構成傷害。
  • 監管套利風險:企業可能試圖透過框架漏洞進行監管套利,進一步模糊證券與非證券資產的界線。

結語:監管創新需雙軌並行

加密貨幣監管的本質,是一場在「促進創新」與「保護投資人」間的拔河。SEC 此次釋出彈性訊號,無疑為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但也提醒我們:監管政策不能只看短期效果,更需宏觀思維與審慎設計。

未來,如何在維持監管嚴謹性的同時,建立一個能容納創新、靈活演進的法規環境,將是美國能否引領全球數位經濟的關鍵考驗。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policy/2025/04/11/u-s-sec-s-crypto-trading-roundtable-delves-into-easing-path-for-platform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