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與美元「失控」:經濟基本面轉弱,還是市場技術面錯亂?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再度陷入動盪,美國傳統避險資產——包括長期國債與美元——竟罕見地出現「雙殺」現象,引發市場對美國經濟基本面與政策走向的高度關注與警覺。
根據最新發布的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6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驟降至50.8,創下近三年來最低水準,甚至低於2020年COVID-19封鎖期間的數值。同時,一年期通膨預期從上月的5%急升至6.7%,創下自1981年以來的新高。
這份數據公佈後,市場立刻出現劇烈反應: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一度突破4.55%,僅一週內飆升逾50個基點;美元指數(DXY)則跌破100,創下三年低點。與此同時,黃金價格飆升至每盎司3,24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政策預期混亂,市場訊號失真
這波資產價格劇烈波動,讓許多投資人與分析師開始重新思考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儘管美國聯準會尚未明確釋出降息訊號,但市場似乎已提前反映「高通膨+經濟衰退」的雙重壓力。
著名投資人Bill Ackman便在社群平台X上發表看法,認為當前市場波動並非完全反映基本面,而是由於槓桿過高的市場參與者被迫平倉所致。他指出:「技術因素正在主導市場的劇烈波動,短期內市場已變得難以作為政策變動的有效指標。」
而Noelle Achison,《Crypto is Macro Now》通訊的作者也指出:「美元與美債這兩個傳統避險資產的失控,顯示出市場正在質疑美國資產的避險地位。」
宏觀趨勢與潛在風險
從宏觀角度分析,當前的市場走勢透露出幾個重要訊號:
- 去美元化趨勢加速:隨著美國經常性舉債、地緣政治緊張(例如美中貿易戰升溫)以及多國央行分散儲備資產配置,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正受到挑戰。
- 殖利率曲線倒掛與衰退風險:儘管短期利率仍高,但長期國債殖利率快速上升顯示市場對未來經濟前景極度悲觀,可能預示經濟衰退。
- 政策工具失靈風險:若通膨居高不下但經濟已進入衰退,聯準會將陷入「滯脹」困境,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將受限。
加密貨幣與另類資產成為避險新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資產劇烈波動的同時,加密貨幣市場反而逆勢上漲。比特幣價格目前穩守82,000美元,24小時內上漲4%;主流代幣如Solana與Avalanche也有6%左右的漲幅。
這顯示出部分資金正在尋求「非傳統避險資產」,尤其是那些不受央行操控、具有去中心化特性的資產。雖然加密資產本身波動性仍高,但在愈來愈多機構參與的情況下,其市場成熟度與避險屬性正在提升。
投資人應關注的風險與建議
針對目前的市場環境,投資人應提高警覺,並考慮以下幾點:
- 資產配置多元化: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資產或區域,例如美國國債或美元。
- 留意政策變動:聯準會、財政部等機構的發言與政策走向將直接影響市場情緒與資產價格。
- 觀察通膨與實質利率差距:若實質利率長期為負,將侵蝕債券投資報酬,促使資金流出傳統債市。
- 風險管理機制:在高波動時期,使用停損、套期保值等工具來降低潛在損失。
結語:風暴中的訊號與機會
在這場全球資本市場的風暴中,我們看到了傳統金融體系的脆弱與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反應。但同時,也揭示出資本市場的彈性與投資人對「新避險資產」的探索趨勢。
未來幾個月將是關鍵觀察期,政策制定者如何應對通膨壓力與經濟下行風險,將決定市場走向。而投資人能否在雜音中辨識真正的訊號,則是這場金融混戰中勝出的關鍵。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markets/2025/04/11/u-s-consumer-sentiment-craters-in-first-post-tariff-read-but-crypto-is-holding-u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