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價格波動引發去中心化金融市場連鎖反應,投資人需警惕槓桿風險
根據 DeFiLlama 的鏈上數據分析顯示,若以太幣(ETH)價格再下跌 15%,將有超過 1 億美元的槓桿倉位面臨清算風險。週一亞洲交易時段,由於美國前總統川普提出的新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市場動盪,加密貨幣市場亦未能倖免,ETH 單日下跌近 16%,目前價格仍徘徊在 1490 美元上方。
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正逐步滲透至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系統。這次的價格修正並非單一事件,而是受到國際貿易政策、通膨壓力、以及即將到來的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等多方因素交織所致。尤其是槓桿交易盛行的 DeFi 領域,當 ETH 價格迅速下滑時,持有抵押資產的用戶可能無法及時補足抵押品,進而引發大規模清算。
以 MakerDAO 為例,當抵押品跌破清算價時,系統會自動將該筆債務進行拍賣,拍賣價格往往低於市價,吸引套利者大量買入再轉手出售,這會進一步加劇市場拋壓,形成惡性循環。根據 DeFiLlama 的數據,若 ETH 再下跌 20%,將有額外 3600 萬美元面臨清算。
其中一個槓桿倉位在 ETH 跌至 1418 美元時即將被清算,該錢包在週一曾數次接近清算線,最終透過減持 ETH 並償還部分 DAI 貸款勉強避過清算。另一筆市值高達 1.47 億美元的抵押倉位,其清算價位則為 1132 美元,若市場持續走弱,這筆倉位也可能成為下一個風暴中心。
風險的蔓延也反映在 DeFi 貸款協議的代幣表現上。根據 CoinGecko 數據,貸款類代幣週一下跌超過 17%,顯示市場對於槓桿健康狀況的擔憂正在升高。這也突顯 DeFi 系統在極端市場情況下的脆弱性,尤其是當大量清算同時發生時,可能對整體市場流動性造成嚴重衝擊。
除了宏觀經濟壓力與槓桿風險外,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也是潛藏在加密市場的一大變數。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仍未對 DeFi 市場的法律地位給出明確界定,未來若有針對槓桿操作、穩定幣發行、或自動清算機制的監管措施出台,恐將進一步影響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與資金流動。
對投資人而言,現階段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 控制槓桿比例:在波動性升高的市場中,過度槓桿將顯著提高清算風險。
- 監控清算價格:了解自己持倉的清算線,並設置自動補倉或提醒機制。
- 關注宏觀動向:國際政經事件、央行政策與監管動態皆可能成為影響價格的關鍵變數。
- 審慎選擇協議:不同 DeFi 協議對於清算機制與利率變化的設計不同,需謹慎評估。
總體而言,DeFi 雖為加密金融帶來創新與高度自由,但也伴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敞口。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與槓桿驅動的潛在骨牌效應,投資人應提高風險意識,審慎管理資產配置,才能在不穩定的市場中保持穩健。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markets/2025/04/07/usd100m-in-positions-at-risk-if-eth-slides-by-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