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美中晶片關稅戰升溫:供應鏈重塑與加密貨幣市場的連動效應

us-china-chip-tariff-crypto-market-supply-chain

美中晶片關稅戰升溫:供應鏈重塑與加密貨幣市場的連動效應

隨著美國白宮針對中國半導體與科技零組件祭出新一輪關稅政策,全球市場的緊張情勢再度升溫。雖然目前針對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等仍維持暫時豁免,但政策的不確定性已造成市場波動。比特幣(BTC)雖短期持穩於84,000美元上方,但宏觀經濟環境的變數仍可能影響其後續走勢。

中美關稅政策下的科技與加密貨幣市場

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於週末表示,這些豁免僅為暫時性措施,美國總統川普亦於隨後的記者會中強調下週將正式公布關稅稅率,但仍會保留「部分彈性」。這種政策搖擺為市場帶來不小的不確定性。

BTSE營運長Jeff Mei向CoinDesk表示:「由於主要消費性電子產品被排除在125%的中國關稅之外,市場出現明顯反彈。但川普後續補充這些產品將轉移到另一類關稅清單,而非真正豁免,市場仍維持漲勢,顯示市場對企業遊說取得成效抱持樂觀態度。」

然而,Mei也指出:「全球供應鏈要在短期內脫離對中國的依賴存在重大挑戰,尤其是低端、低毛利的製造業較可能轉移至其他亞洲國家。不過這波反彈可能只是短期現象,市場仍將處於波動之中。」

中國反制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

作為反制,中國宣布對美國原產的半導體課以34%的關稅。不過中國以晶片製造地作為產地判定標準,這使得如AMD與Nvidia等依賴台積電(TSMC)代工的美國公司,實質上可獲得豁免,因為中國視台灣為其領土。

這一點反映了地緣政治風險對科技供應鏈的深遠影響。台積電目前也正加快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的建設進度,顯示出企業對「在地化生產」需求的迫切性,以降低潛在的政治與貿易風險。

全球供應鏈重構與長期機會

中國分析師普遍認為,這些短期衝擊將促使國內半導體產業加速創新與國產替代。雖然從宏觀經濟角度看,貿易壁壘會導致資源錯配與效率下降,但長遠而言,中國透過政策支持(如「中國製造2025」)將有望打造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

這也意味著全球供應鏈將進一步向多元化與區域化發展,越南、印度、馬來西亞等新興製造基地將受益於這波產業遷移潮。不過,這種轉移也可能伴隨勞動力、基礎建設與法規成熟度的挑戰。

加密貨幣市場的敏感反應

在宏觀經濟政策與市場風險增加的背景下,作為避險資產的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貨幣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雖然BTC短期內維持穩定,但若美中貿易戰進一步升溫,可能推高市場對去中心化資產的需求。

另一方面,香港虛擬資產市場出現新動態。Bosera HashKey以太幣ETF獲准提供Staking服務,此舉標誌著香港在虛擬資產監管上的開放態度與創新進程。香港證監會(SFC)近期發布的指引,也為合規交易所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準則,有利於吸引更多國際資金進入。

不過,Bloomberg分析師Eric Balchunas指出,目前市場對以太幣ETF反應冷淡,表現最好的竟是做空以太幣的ETF。這也反映出以太幣近一年下跌47%的現實,以及投資人對其短期前景的保守態度。

總結與投資人需注意的風險

綜合來看,無論是供應鏈重構、地緣政治風險、法規變動還是加密市場的波動性,對投資人而言都是不容忽視的風險來源。短期內,政策的不確定性仍是主導市場情緒的關鍵因素。

建議投資人密切關注全球政策動態,尤其是美中之間的貿易磋商進展。同時,對於參與加密貨幣投資者而言,應留意相關監管政策變化與市場情緒轉變,並適當分散風險,避免單一事件造成資產重大波動。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markets/2025/04/14/btc-flat-on-asia-open-as-white-house-pushes-mixed-messages-on-technology-tariff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