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地緣政治風暴中的加密與科技:中美半導體關稅戰的多重影響

crypto-semiconductor-geopolitics-2025

地緣政治風暴中的加密與科技:中美半導體關稅戰的多重影響

隨著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溫,全球市場再度進入動盪期。近期,美國白宮針對中國進口商品擬加徵高達125%的關稅,儘管暫時豁免了智能手機、電腦與半導體,但此舉仍引發市場一連串的反應。比特幣(BTC)在東亞市場開盤時略為持平,維持在84,000美元上方,顯示投資人對不確定性的警戒。

中美科技戰影響股市與加密貨幣

雖然美國商務部長聲稱目前針對科技產品的豁免僅為暫時性,但川普總統隨後表示將於下週正式宣布關稅細節,並提及「仍具彈性」。市場因此出現短暫反彈,尤其是在消費電子類股,投資人期待行政當局能在企業遊說下調整政策。

BTSE營運長Jeff Mei指出:「我們預估,短期內要將全球供應鏈從中國轉移並不現實。低端與低毛利的製造可能會轉移至其他亞洲國家,但該過程需要時間與協議的支持。」他亦認為,這波市場反彈可能只是暫時性的,未來仍將維持波動。

中國反制與供應鏈重組的潛力

中國方面也迅速做出回應,宣布對美國原產的半導體課徵34%的關稅。然而,中國的「原產地」定義為晶片製造地(fabrication site),而非設計地。由於像是AMD與Nvidia等美國晶片公司多數委託台積電(TSMC)生產,而中國視台灣為其一部分,因此這些公司暫時可避開新關稅。

中國分析人士則將此視為「危機中的轉機」,認為美國的制裁反而會加速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創新與國產化。這與過去十年「去美化」的策略相呼應,且符合《中國製造2025》政策中的核心方針。

台灣的戰略角色與風險

台灣作為全球高階晶片製造的關鍵角色,其重要性在此波貿易戰中更加凸顯。根據台灣媒體報導,台積電正加快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廠房建設,以因應美國對「在地製造」的政策壓力。然而,這也讓台灣處於兩強之間的戰略焦點,須謹慎應對潛在的地緣政治風險。

宏觀經濟層面來看,這場科技貿易戰不僅牽動股市與產業鏈重組,也將對全球通膨、資本流動與外匯市場造成長遠影響。美國若持續提高關稅,勢必將轉嫁至消費者與企業端,加大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加密貨幣在風暴中的定位

在此背景下,加密貨幣市場展現出相對韌性。比特幣價格持穩,也許是因為投資人將其視為避險資產。然而,Ether(以太幣)表現卻不佳,根據CoinDesk數據,過去一年下跌47%。

儘管如此,香港的虛擬資產市場仍展現活力。Bosera與HashKey推出的以太幣ETF已獲准提供質押(staking)服務,這是香港證監會發布的新規範下的重要里程碑。這代表香港正積極打造合規與創新的虛擬資產生態系。

風險與投資人注意事項

  • 政策變數高:美中雙方政策尚未明確落地,貿易與關稅政策仍具高度不確定性。
  • 供應鏈轉移需時間:全球科技供應鏈難以短期內重組,可能影響企業獲利與股價表現。
  • 加密市場波動性高:雖然比特幣短期穩定,但整體加密市場仍受監管與宏觀環境牽動。
  • 地緣政治風險:台灣與東南亞國家需因應潛在的政治風險與製造轉移壓力。

總而言之,這場科技戰爭不僅是關於關稅與貿易,更是一場圍繞供應鏈主導權、技術自主與全球地緣格局重塑的長期博弈。無論是傳統市場還是加密資產,投資人皆需具備宏觀視野與風險應變能力,才能在未來的浪潮中站穩腳步。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markets/2025/04/14/btc-flat-on-asia-open-as-white-house-pushes-mixed-messages-on-technology-tariff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