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比特幣在金融動盪中的定位:避險資產還是波動投機?

bitcoin-safe-haven-or-speculative-hedge-in-volatile-markets

比特幣在金融動盪中的定位:避險資產還是波動投機?

近期,隨著宏觀經濟數據波動與政治言論不一,比特幣(BTC)再次成為市場焦點。儘管整體加密貨幣市場出現回跌,但比特幣的市場主導地位卻持續增強,顯示其在數位資產領域的「避險」地位似乎愈發穩固。

造成市場回調的主因之一,是美國政府對中國貿易政策的立場反覆無常。美國總統川普先是釋出可能削減關稅的訊號,但財政部長隨後又否認有此計畫,引發市場混亂。這種政策上的不確定性,讓投資人對傳統金融市場失去信心,進而轉向比特幣等非主權貨幣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在這波波動中,比特幣價格一度突破 95,000 美元,隨後下跌至 92,200 美元。然而,相較於 CoinDesk 20 指數的 3.75% 跌幅,比特幣的跌幅僅約 2%,顯示其相對抗跌。從 Binance 的比特幣主導權期貨來看,未來一年期合約出現高達 76% 的溢價,反映出市場對 BTC 長期優於其他加密資產的預期。

制度性資金與機構參與者:比特幣的長期推手

根據多家交易所的數據,近期比特幣期權市場出現大量以 110,000 美元為目標價的買權部位,並搭配 140,000 及 170,000 美元賣權進行日曆價差操作。此策略透露出交易者對短期價格有信心,但對長期仍保守觀望。

此外,根據 Coinbase Institutional 的報告,比特幣的這波上漲,主要來自機構與主權基金的累積,而非散戶透過 ETF 的流入。這也與長期持有者的行為一致,數據顯示長期持幣人已自 1 月起淨增持超過 63 萬顆 BTC,吸收了短期拋售的壓力。

宏觀經濟與政策風險:比特幣的雙面性

儘管比特幣在數位資產領域中具有「避險」屬性,但從更廣泛的宏觀經濟角度來看,其波動性仍明顯高於黃金或美元。此次金價自 3,500 美元下跌至 3,350 美元,與比特幣的價格走勢相呼應,顯示兩種資產仍受到類似的市場情緒影響。

美元指數(DXY)下跌、國債殖利率走低,顯示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仍有疑慮。根據高盛首席經濟學家觀點,美元目前被高估,若美國經濟放緩,外資需求減弱將進一步削弱美元,這對比特幣而言可能是一種利多。

然而,比特幣仍面臨來自監管面的潛在風險。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加密託管與 ETF 的審查越趨嚴格,若未來政策轉向,可能影響機構資金的流入。

市場技術面觀察:價格波動與資金動能

從衍生品市場來看,CME 比特幣期權未平倉合約達 50 億美元,為 2023 年 11 月以來新高,期貨未平倉合約也回升至 120 億美元。儘管如此,期貨年化溢價仍低於 10%,顯示市場保守情緒仍在。

另方面,交易員偏好賣出現金擔保的賣權(cash-secured puts),這類策略通常由長期看多者使用,可在價格回落時自動承接現貨,並同時獲得權利金收入。

潛在風險與投資人應注意事項

雖然比特幣在此輪動盪中表現相對穩健,但仍不應忽視其潛在風險:

  • 政策風險:美國 SEC、歐盟 MiCA 法規的執行力度與方向,將直接影響機構參與度。
  • 波動性風險:比特幣每日價格變動幅度仍遠高於傳統資產,可能導致槓桿交易者爆倉。
  • 流動性錯配:大量期權與期貨部位集中於特定價位(如 $110,000),可能引發「磁鐵效應」與價格操控疑慮。
  • ETF 持倉集中:目前逾 113 萬顆 BTC 被持有於 ETF,一旦出現贖回潮,恐對現貨市場造成壓力。

結語:比特幣的「避險」身份仍待觀察

比特幣是否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避險資產,仍需時間驗證。其抗審查屬性與數位稀缺性,確實使其具備黃金般的價值儲存潛力,但其高波動性與監管不確定性,也讓它介於避險與投機之間的模糊地帶。

未來,若比特幣能在宏觀經濟動盪中持續展現抗跌性,並獲得更多制度性認可(如主權基金、退休基金等),其避險地位將更加穩固。然而,投資人仍須審慎評估資產配置,避免將所有希望寄託於單一高波動資產。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daybook-us/2025/04/24/crypto-daybook-americas-bitcoin-dominance-underlines-haven-status-as-trade-turmoil-hits-marke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