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撥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美國財政部擬將身份驗證植入DeFi智能合約引發隱私擔憂

美國財政部擬將身份驗證植入DeFi智能合約引發隱私擔憂

美國財政部擬將身份驗證植入DeFi智能合約引發隱私擔憂

摘要:美國財政部正考慮將身份驗證直接嵌入去中心化金融(DeFi)智能合約,此舉引發了關於隱私和DeFi核心原則的擔憂。批評者認為,這可能侵蝕DeFi的無許可特性,並開啟政府監控的新途徑。

市場背景與現況

目前,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正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資金和用戶。然而,由於其匿名性和缺乏傳統金融機構的監管,DeFi也成為非法活動的溫床。各國監管機構正積極尋找方法來應對這些風險,同時又不扼殺DeFi的創新潛力。美國財政部正在根據《美國穩定幣創新指導與建立法案》(GENIUS Act)評估新的合規工具,以打擊加密貨幣市場中的非法金融活動。其中一項提議便是將身份驗證直接嵌入智能合約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

核心分析

美國財政部的提議旨在通過將“認識你的客戶”(Know Your Customer, KYC)和“反洗錢”(Anti-Money Laundering, AML)檢查直接構建到區塊鏈基礎設施中,從而簡化合規流程,並將犯罪分子拒之DeFi門外。支持者認為,這可以有效監控可疑活動,降低平台風險,並防止洗錢活動。然而,批評者警告說,此舉可能會破壞DeFi的核心價值觀,將一個原本中立和無許可的基礎設施轉變為一個需要政府批准的身份憑證才能訪問的系統。這種做法可能導致每一筆交易都可以追溯到真實身份,從而喪失匿名性,並受到政府的監控。

Ubuntu Tribe 的執行長馬馬杜·奎德吉姆·杜爾(Mamadou Kwidjim Toure)將此計劃比作“在每個客廳裡都安裝攝像頭”。他認為,此舉將中立的、無許可的基礎設施轉變為由政府批准的身份驗證來控制訪問的系統,從根本上改變了 DeFi 的本質。此外,全球仍有數十億人缺乏正式身份證明,如果 DeFi 協議需要政府頒發的憑證,可能會將這些人排除在外,限制 DeFi 的民主性。

數據安全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將生物識別數據庫與金融活動聯繫起來可能會使駭客攻擊更具災難性,在一次違規行為中暴露資金和個人身份。因此,需要尋找既能滿足合規要求,又能保護用戶隱私的解決方案。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s, ZKP)和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 DID)標準等隱私保護工具提供了一種在不暴露完整身份的情況下驗證資格的方法。

風險與機會

將身份驗證植入DeFi智能合約的主要風險包括:侵犯用戶隱私、限制DeFi的無許可特性、將部分人群排除在DeFi生態之外、以及數據安全風險。另一方面,此舉也可能帶來一些機會,例如:提高DeFi的合規性、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降低非法活動的風險。關鍵在於如何在合規和隱私之間找到平衡點,探索使用零知識證明(ZKP)和去中心化身份(DID)等技術,實現更具隱私保護的合規方法。

未來展望

未來,DeFi監管將繼續發展,監管機構將不斷探索新的方法來應對DeFi帶來的挑戰。基於隱私保護的合規技術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例如零知識證明和去中心化身份。同時,DeFi社區也需要積極參與監管討論,共同塑造DeFi的未來。長期來看,DeFi的發展將取決於如何在創新、合規和隱私之間找到平衡點。

結論

美國財政部提出的將身份驗證植入DeFi智能合約的提議引發了關於隱私和DeFi核心價值觀的重大爭論。雖然加強監管對於DeFi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但必須確保這些措施不會侵犯用戶隱私,也不會扼殺DeFi的創新潛力。在合規和隱私之間找到平衡點是DeFi未來發展的關鍵。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加密貨幣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文章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us-treasury-defi-id-plan-privacy-ris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