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的下一章:最小可行去中心化 (MVD) 如何重塑金融格局
摘要:去中心化金融 (DeFi) 過度強調最大化去中心化,反而犧牲了效能。最小可行去中心化 (MVD) 提供了一個務實的途徑,以在效能與去中心化之間取得平衡,從而與傳統金融 (TradFi) 競爭。
市場背景與現況
當前的 DeFi 生態系統往往過於注重哲學原則,而忽略了實際應用場景。這種過度追求去中心化的傾向,雖然符合加密貨幣的精神,但也限制了 DeFi 的發展,使其難以吸引專業交易者,並驅使部分使用者轉向更中心化的解決方案。要使 DeFi 能夠超越投機,真正與傳統金融競爭,提升效能是關鍵。
核心分析
最小可行去中心化 (MVD) 的概念應運而生。MVD 旨在在保持一定程度的抗審查性的同時,不犧牲速度、可靠性和可用性,而這些是真實市場運作的基礎。透過 MVD,DeFi 協議可以僅維持足夠的去中心化程度,以保證其獨特性,同時優化效能。例如,可以透過精簡驗證者集合、快速最終確定共識機制以及平行執行等方式來達成這一目標。以太坊 (Ethereum) 的 12-15 秒區塊時間使其無法用於高頻交易 (High-Frequency Trading, HFT),迫使 dYdX 等成功的項目完全遷移到鏈外。此外,最大可提取價值 (Maximal Extractable Value, MEV) 允許驗證者搶先交易或進行三明治攻擊,損害使用者信任和執行品質。這些缺陷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們還會降低價格完整性,產生滑點,並阻止專業交易者的參與。即使是最受歡迎的 DeFi 協議,也在努力留住高級使用者並推動大量交易量,這證明了意識形態固然鼓舞人心,但基礎設施才是擴展的關鍵。簡而言之,DeFi 必須滿足新的技術標準,例如 HFT 就緒性,包括低於 100 毫秒的區塊時間、一秒最終確定性、高吞吐量訂單簿、低於 50 毫秒的包含延遲、內置 MEV 保護和 99.999% 的正常運行時間。
風險與機會
雖然 MVD 解決了 DeFi 在效能上的不足,但它也帶來了新的風險。過度簡化驗證者集合可能導致中心化風險增加,降低抗審查性。此外,在追求速度的過程中,可能會犧牲安全性,使協議更容易受到攻擊。然而,MVD 也為 DeFi 帶來了巨大的機會。透過提升效能,DeFi 可以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和專業交易者,從而增加流動性,提高市場效率。同時,MVD 還可以推動 DeFi 在衍生品市場等領域的發展,使其能夠與傳統金融市場競爭。例如,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市場預計到 2031 年將處理超過 351 兆美元的交易量,與傳統金融市場的規模相匹敵。
未來展望
DeFi 的未來將取決於其能否成功地擁抱 MVD。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購買數位資產,以及零售投資者不斷嘗試,對速度的需求日益增長。新興的區塊鏈正在透過平衡使用者主權與精簡的驗證者集合、快速最終確定共識和並行執行,在這一轉變中發揮主導作用。MVD 仍處於早期階段,許多開發人員有機會創建既開放、公平又可用的基礎設施。DeFi 無法僅僅依靠純粹的去中心化,它必須依靠效能、速度和足夠的去中心化來贏得使用者的信任。
結論
最小可行去中心化 (MVD) 為 DeFi 提供了一條可行的發展道路。透過在去中心化和效能之間取得平衡,DeFi 可以克服當前的限制,吸引更多的使用者,並最終成為傳統金融的有力競爭者。雖然 MVD 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其帶來的機會遠大於風險。DeFi 的下一階段將是效能至上,而 MVD 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加密貨幣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文章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crypto-minimum-viable-decentraliza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