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融巨頭擁抱區塊鏈:摩根大通、Chainlink 與 Ondo Finance 實現跨鏈 DvP 結算
摘要:摩根大通、Chainlink 與 Ondo Finance 成功完成首次跨鏈「交付與支付」(DvP) 結算,連接了許可制支付網絡與公共 RWA 區塊鏈,標誌著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融合的重要里程碑。
市場背景與現況
傳統金融 (TradFi) 與去中心化金融 (DeFi) 之間的融合正在加速。隨著超過 230 億美元的真實世界資產 (RWA) 代幣化資產在公共區塊鏈上線,對跨鏈結算的需求日益增長。傳統金融機構正在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開闢新的收入來源。監管環境也在逐步明朗,為機構採用區塊鏈技術鋪平了道路。真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s,RWA)的代幣化正在成為一個快速成長的領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投資。
核心分析
本次測試涉及摩根大通運營的許可制網絡 Kinexys Digital Payments 以及 Ondo Chain 的測試網絡,該網絡專注於真實世界資產 (RWA) 代幣化。結算由 Chainlink 的運行時環境 (CRE) 協調,這是一個為可互操作金融系統設計的鏈下計算層。交易的核心是 Ondo 的代幣化美國國債基金 OUSG,它通過 Kinexys 的平台進行支付交換。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交易指令在網絡之間傳輸。CRE 協調工作流程,驗證 Ondo Chain 上的託管事件,通過 Kinexys 發起支付指令,並協調最終結算。這一成功的交易是首次在 Ondo Chain 測試網絡上執行,標誌著 Kinexys 的結算能力擴展到私有鏈之外。
Chainlink 表示:「CRE 具有高度可配置性,可用於結算不同類型的 DvP 交易,包括單鏈和多鏈 DvP 交易,從而以降低交易對手和結算風險的方式實現複雜的金融活動。」這一進展表明傳統金融機構正在認真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並積極參與相關的測試和開發工作。透過 Chainlink 的技術,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得以實現,進一步促進了金融市場的創新和效率。
風險與機會
儘管跨鏈 DvP 結算具有巨大潛力,但也存在一些風險。智能合約漏洞、網絡安全威脅以及監管不確定性都可能對交易安全造成威脅。此外,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仍然面臨技術挑戰。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監管框架的完善,這些風險有望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本次成功的跨鏈 DvP 結算也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它為傳統金融機構進入 DeFi 領域提供了新的途徑,並促進了 RWA 代幣化的發展。此外,它還有望提高金融市場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並促進金融普惠性。
未來展望
隨著 RWA 市場的持續增長和 DeFi 生態系統的擴展,跨鏈結算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未來,我們可以預期看到更多的傳統金融機構與 DeFi 項目合作,共同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Chainlink 等區塊鏈基礎設施提供商將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為跨鏈互操作性提供解決方案。監管機構也將繼續關注這一領域的發展,並制定相應的監管框架,以確保市場的健康發展。
結論
摩根大通、Chainlink 與 Ondo Finance 實現的跨鏈 DvP 結算,是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融合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不僅展示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潛力,也為未來的金融創新開闢了新的道路。儘管面臨一些風險和挑戰,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監管框架的完善,跨鏈結算有望成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效益。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加密貨幣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文章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chainlink-jp-morgan-ondo-crosschain-dvp-settleme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