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Stellar 計畫在 2025 年實現 300 億美元實體資產上鏈,區塊鏈與傳統金融融合新篇章

stellar-rwa-tokenization-2025-vision

Stellar 計畫在 2025 年實現 300 億美元實體資產上鏈,區塊鏈與傳統金融融合新篇章

區塊鏈技術正逐漸從加密貨幣的世界邁向更廣泛的實體資產應用領域。根據 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SDF)最新消息,該組織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到 2025 年底,在 Stellar 區塊鏈上實現 300 億美元的實體資產(Real-World Assets,簡稱 RWA)上鏈價值,並處理總計達 1,100 億美元的資產交易量。

這一目標的實現,將依賴 Stellar 與金融巨頭 Franklin Templeton 和 WisdomTree 等既有合作夥伴的深化關係,同時加入像 Paxos、Ondo、Etherfuse 以及法國興業銀行區塊鏈部門 SG Forge 等新夥伴。這些企業的參與標誌著傳統金融(TradFi)與區塊鏈技術的融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區塊鏈與實體資產的結合:宏觀趨勢與意義

過去一年,實體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 of Real-World Assets)成為金融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預測,到 2030 年全球 RWA 市場規模將突破 16 兆美元。從 BlackRock 到高盛,各大金融機構紛紛布局此領域,原因不難理解:RWA 代幣化能提高資產流動性、降低交易成本、縮短結算時間,對於效率與透明度日益重視的金融市場來說,是一場革命。

Stellar 的目標反映了這一宏觀趨勢。該平台自 2014 年由前 Ripple 技術長 Jed McCaleb 成立以來,就主打「快速、低費用」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如今,其基礎架構正逐漸演變為實體資產數位化的高效載體,特別是在穩定幣與國債基金等低波動性資產方面的應用。

法規與合規問題仍是關鍵挑戰

然而,RWA 的大規模上鏈並非沒有挑戰。首當其衝的是法規問題。不同國家對於資產代幣化的監管態度不一,部分國家尚無明確規範,另一些則採取較為保守的立場。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於什麼樣的資產構成「證券」有著嚴格定義,使得許多代幣化項目需面臨合規壓力。

Stellar 的策略之一是與已獲監管機構批准的金融機構合作,例如 Paxos 就是美國紐約金融服務部(NYDFS)授權的受監管機構,這有助於 Stellar 在法規灰色地帶中尋求穩定發展。此外,SG Forge 作為法國興業銀行的創新部門,能為歐洲市場提供合規性保障。

潛在風險與注意事項

雖然代幣化實體資產帶來豐厚的潛力,但也存在不少風險與挑戰,包括:

  • 技術風險: 智能合約漏洞或區塊鏈網路攻擊可能造成資產損失。
  • 流動性風險: 雖然代幣化提高了資產可交易性,但若市場參與者不足,仍可能面臨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 法規風險: 未來監管機構若頒布更嚴格規定,可能對已上鏈資產造成回溯性影響。
  • 市場接受度: 傳統投資者對區塊鏈技術仍有疑慮,市場教育與信任建立需時。

前景與未來展望

Stellar 的發展證明了區塊鏈不再只是加密貨幣的遊樂場,而是有潛力成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尤其在跨境支付、穩定幣、國債代幣化等領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已被逐漸認可。

預期未來數年,隨著法規逐步清晰化,更多機構資金將進入 RWA 領域。Stellar 若能持續維持其合規戰略與技術優勢,將有望在這場資產數位化革命中佔據一席之地。

最終,這不僅是一場區塊鏈的技術創新,更是傳統金融體系一次深層的結構性轉變。對於投資人與開發者而言,現在正是深入理解並參與這場轉型的關鍵時刻。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business/2025/04/17/stellar-sees-usd3b-of-real-world-assets-coming-on-chain-in-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