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重啟關稅戰火,加密貨幣市場進入「宏觀新常態」
隨著川普政府於2025年4月正式啟動新一輪大規模關稅政策,加密貨幣市場再次被捲入全球經濟動盪的浪潮中。這不僅是關稅數字的提升(例如對中國商品提高至34%、對進口汽車課徵25%),更是一場對全球貿易秩序、貨幣政策與資產配置結構的深層挑戰。
1. 宏觀經濟視角:從貿易戰到貨幣戰
- 通膨壓力升高:進口商品成本上升,勢必轉嫁至消費端,進一步推升CPI。根據模型預測,美國第二季通膨可能額外上升2-3%。
- GDP下行風險:根據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的GDPNow模型,美國Q1 GDP預估下滑至2.8%,若企業投資與消費持續疲弱,經濟衰退風險升高。
- 聯準會政策轉向可能性:若經濟承壓、通膨超標,聯準會可能走向再次寬鬆,利率下調甚至重啟量化寬鬆的可能性提高。
2. 加密貨幣的雙面性:風險資產 vs. 通膨避險
- 短期壓力:市場風險情緒轉為保守,資金從高風險資產(如比特幣、以太幣)撤出,轉向美元、黃金或短債。BTC一度下挫至$82,000區間,ETH跌破$1,800。
- 中長期潛力:若美元因貿易與財政赤字擴大而趨弱,加密貨幣將再次被視為對抗法幣貶值與通膨的「數位黃金」。
- 波動性機會:期權市場顯示交易者透過買入多頭部位與防禦性看跌期權,積極布局後市反彈,隱含波動率結構仍穩定。
3. 政策與法規風險:地緣政治與合規挑戰並存
- 地緣政治回擊:中國、歐盟、墨西哥等貿易夥伴已表態將進行報復性關稅,若全球供應鏈更加碎片化,跨境支付、穩定幣使用量可能上升。
- 穩定幣成潛在解方:在法定貨幣波動劇烈的背景下,政府支持的穩定幣(如USDC、e-CNY)或將扮演關鍵角色,為企業與民眾提供避險通道。
- 監管不確定性:美國與其他國家針對加密資產的稅務與監管政策可能因資金流動劇增而收緊,需密切關注SEC、CFTC與國會的法案動向。
4. 投資人該注意的風險與機會
- 風險:短期價格劇烈波動、法規政策突變、美元強勢反彈風險、DeFi系統性風險。
- 機會:中長期布局加密資產避險功能、跨境支付市場擴大、機構資金進場趨勢明確、比特幣與黃金間資產配置再平衡。
5. 展望未來:數位資產正進入全球宏觀競技場
川普的關稅政策無疑為全球經濟投下震撼彈,對加密貨幣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轉機。比特幣不再只是投機工具,而是逐漸成為對抗法幣風險與制度不確定性的金融避風港。
如同Bitget Wallet營運長Alvin Kan所言:「在碎片化與保護主義浪潮下,比特幣逐漸從投機資產轉向資產避風港,聰明的投資人已開始佈局。」
未來半年,市場將密切觀察聯準會動向、美元走勢、以及各國對加密貨幣採取的監管態度。對投資人而言,這是一次重新評估風險配置與資產多元化的絕佳時機。
結語
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只是開端,加密貨幣已無法與宏觀經濟脫鉤。作為投資人,我們必須以更宏觀、多元的視角,理解加密資產的角色與未來。正如黃金在戰爭與危機中閃耀,比特幣與其生態系統也正準備迎來新一輪的價值重估。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markets/2025/04/03/what-next-for-btc-eth-sol-ada-xrp-after-trump-tariffs-traders-reac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