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數位資產監管新時代:納斯達克提議四大分類,為加密貨幣規範鋪路

digital-asset-regulation-nasdaq-four-category-proposal

數位資產監管新時代:納斯達克提議四大分類,為加密貨幣規範鋪路

在全球對加密貨幣法規逐漸升溫之際,納斯達克(Nasdaq)近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加密貨幣專案小組遞交了一份長達23頁的建議文件。該文件建議,應將數位資產明確劃分為四大類型,以利未來監管制度的制定與執行。

這四大類別分別為:

  • 金融證券:如與傳統資產(股票、債券、ETF)掛鉤的代幣,應比照其基礎資產的監管方式。
  • 數位資產投資契約:透過經修改的「Howey測試」明確判定為證券的代幣化合約。
  • 數位資產商品:符合美國商品定義的加密資產,例如比特幣、以太幣。
  • 其他數位資產:不屬於上述任一類別的資產,不應強行套用證券或商品的監管框架。

納斯達克指出,這樣的分類有助於避免監管重疊與模糊不清的法律灰區,並有利於SEC與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協調合作,劃清監管職責。最終,這些監管框架將有賴國會制定新的加密貨幣法案來完善。

從宏觀趨勢看數位資產監管的迫切性

在目前全球經濟動盪、金融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國政府逐漸意識到加密資產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金融工具。根據CryptoCompare數據,截至2024年第一季,加密貨幣總市值已重回2兆美元以上,顯示市場活躍度與資金規模皆已達系統性風險級別。

隨著Web3、DeFi、NFT等創新應用不斷湧現,市場參與者日益多元,從散戶到機構投資者皆積極布局。然而,缺乏明確的監管規範也讓詐騙、洗錢、系統性風險等問題層出不窮,這正是納斯達克呼籲建立清晰分類與監管體系的背景因素。

納斯達克的提案重點與潛在影響

納斯達克強調:「數位資產若是金融證券,就應像傳統證券一樣進行交易。」這代表未來加密資產若被歸類為證券,其發行與交易將受SEC嚴格規範,需符合註冊、資訊揭露、交易監管等要求。

同時,納斯達克也建議SEC與CFTC應制定「跨資產平台交易資格」,允許某些平台同時處理多種數位資產,這對於像Coinbase、Binance等綜合型交易所而言,將是巨大轉折點,可能需取得雙重監管許可,調整商業模式。

政策風險與市場影響:雙面刃的監管改革

儘管此一分類提案有助於理順監管架構,但也存在若干潛在風險與挑戰:

  • 監管套利風險:若SEC與CFTC標準不一致,可能導致企業尋求較寬鬆監管的資產分類。
  • 創新受限:一旦被誤歸類為證券,初創加密項目可能面臨高額合規成本與法律責任,抑制創新動能。
  • 法規滯後問題:數位資產技術演變快速,分類方式需具有靈活性與調整機制,否則可能變成新的障礙。
  • 跨境監管挑戰:在全球資本流動的背景下,美國分類方式若與歐盟或亞洲不一致,將造成市場碎片化。

結語:數位資產監管的下一步

納斯達克的提案顯示,傳統金融市場參與者正積極介入加密監管議題,為市場帶來制度化的可能性。未來,若國會能通過針對數位資產的專屬法案,並明確界定SEC與CFTC的權責範圍,將有助於降低市場不確定性,吸引更多合規資金進入。

對投資人而言,這波監管改革儘管短期可能帶來震盪,但長期而言有望提升市場透明度、增加信任基礎。值得注意的是,投資人與業者應密切關注政策走向,及早調整營運與投資策略,以因應數位資產進入「監管元年」的全新局面。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policy/2025/04/25/nasdaq-tells-sec-precise-crypto-labeling-will-be-everything-in-future-regula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