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瑞士央行拒絕持有比特幣:背後的宏觀經濟考量與潛在風險

snb-bitcoin-reserve-decision-analysis

瑞士央行拒絕持有比特幣:背後的宏觀經濟考量與潛在風險

近期,瑞士國家銀行(Swiss National Bank, SNB)再度明確表態,拒絕將比特幣納入其外匯儲備資產。此舉引發全球加密貨幣社群與經濟觀察家的廣泛關注與討論。儘管比特幣倡議團體指出,僅將1%的央行儲備配置於比特幣即可顯著提升報酬,而波動性增加幅度有限,瑞士央行仍堅持其立場,理由包括流動性風險、價格波動性過高,以及宏觀穩定性的顧慮。

央行為何對比特幣說「不」?

SNB副總裁 Martin Schlegel 表示,比特幣市場的流動性在危機時刻可能無法保障,加上其高度波動性,使其不符合央行儲備的「穩定價值」需求。他強調,央行資產的首要任務是確保長期價值穩定與高流動性,這是比特幣目前尚未能完全滿足的條件。

從政策角度來看,瑞士身處歐洲金融體系核心,其貨幣政策需與歐洲央行(ECB)協調一致。若貿然擁抱比特幣,可能被視為對現行貨幣體系的不信任,進而影響瑞士與歐盟的外交與金融關係。

比特幣倡議者的論點:投資組合多元化的新機會

支持比特幣納入央行儲備的倡議者則持相反觀點。他們指出,從歷史數據來看,比特幣的長期報酬優於傳統資產,若SNB自2015年起以1%的比重配置於比特幣,其總投資報酬將幾乎翻倍,且整體投資組合的年化波動性僅略微上升。

此外,比特幣的每日交易量已達數十億美元,顯示其市場具有高度流動性。該倡議亦指出,美國已開始建立戰略性比特幣儲備,顯示國家級機構對其價值的重新評估。

全球央行對加密資產的態度分歧

目前,全球主要央行對加密資產的態度依然保守。歐洲央行總裁 Christine Lagarde 批評比特幣「一文不值」,並與洗錢活動存在潛在連結。波蘭與羅馬尼亞的央行明確禁止將比特幣納入儲備,或限制與加密產業的金融往來。而美國聯準會主席 Jerome Powell 也表示,根據《聯準會法案》,美國央行不得持有比特幣。

不過,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簽署行政命令,成立「比特幣與數位資產戰略儲備」,並禁止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以保護公民隱私,與歐洲的政策方向形成鮮明對比。

瑞士的間接比特幣曝險:企業持幣與股權投資

儘管SNB不直接持有比特幣,但透過其對於特斯拉(Tesla)、MARA Holdings、CleanSpark等公司股票的投資,間接持有企業比特幣部位。這種「間接曝險」可能是現階段央行在不破壞政策中立性下,進行加密資產風險對沖的一種折衷方式。

筆者觀點:央行儲備的「新常態」與未來可能路徑

從宏觀經濟視角來看,央行儲備的核心目標在於維持金融穩定、應對系統性風險以及支撐本國貨幣。比特幣雖具潛在報酬,但其與法幣體系的制度衝突、價格劇烈波動(例如2022年FTX事件導致加密市場崩跌)、以及國際金融體系尚未形成統一監管標準,皆使其難以成為「安全資產」。

然而,隨著監管逐步成熟、ETF與期貨市場的擴展,比特幣正逐漸朝向主流資產靠攏。未來若比特幣市場結構更為穩定,且其法規地位獲得國際認可,不排除個別央行將視其為「戰略性對沖資產」,特別是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美元霸權面臨挑戰的全球環境下。

結語:審慎中前行的央行與加密貨幣的未來

瑞士央行此次拒絕比特幣儲備的決定,反映出一種穩健、審慎的央行治理哲學。同時,也提醒我們:在追求創新與報酬的同時,政策制定者必須考量宏觀穩定性、國際關係、以及潛在風險,尤其是當這些資產尚處於制度灰色地帶時。

比特幣是否能成為央行資產的一部分,仍需時間觀察,但其在全球金融架構中的角色已不容忽視。未來十年,央行與比特幣的關係將成為觀察金融創新與國家主權平衡的關鍵議題之一。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coindesk-news/2025/04/25/swiss-national-bank-rejects-calls-to-add-bitcoin-reserv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