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撥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比特幣礦業股陷入寒冬:宏觀經濟壓力與產業競爭的雙重夾擊

bitcoin-mining-stocks-under-tariff-and-hashrate-pressure

比特幣礦業股陷入寒冬:宏觀經濟壓力與產業競爭的雙重夾擊

近期比特幣礦業相關股票大幅下跌,引發市場關注。包括 MARA Holdings(MARA)、Riot Platforms(RIOT)、CleanSpark(CLSK)等主要礦業公司在本週一的美股早盤交易中均重挫逾 8% 至 11%。不僅如此,與比特幣密切相關的公司如 MicroStrategy(MSTR)與 Coinbase(COIN)也同樣遭受超過 10% 的跌幅。這場拋售潮不僅與加密貨幣價格變動有關,更反映了宏觀經濟與政策層面的深層結構性壓力。

全球資本市場震盪:關稅與貿易戰再起

此次拋售潮的導火線之一,是美國對中國再度祭出的關稅政策,加劇中美貿易戰的緊張氛圍。根據報導,美國政府重啟對中國製造商品的關稅懲罰措施,涉及範圍涵蓋了比特幣礦機等高科技產品。中國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礦機製造國,像是 Bitmain 和 MicroBT 都提供市場上主流的挖礦設備。這意味著美國礦工若繼續依賴中國硬體,將面對更高的進口成本。

關稅上升的同時,礦工還要面對能源價格的波動與營運成本的上升。這些因素加總下來,極大壓縮了礦工的利潤空間,導致市場信心動搖,拋售壓力激增。

比特幣哈希率創新高:競爭加劇,收入下滑

作為衡量比特幣網路競爭激烈程度的指標,哈希率在上週五突破 1 ZH/s(zettahash per second),再創歷史新高。這代表著全網的算力競爭愈發劇烈,也意味著單一礦工平均分配到的區塊獎勵變少。與此同時,比特幣價格自年初高點 $109,000 美元跌至目前的 $77,000 美元,進一步衝擊礦工的獲利能力。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近期剛經歷的「比特幣減半」事件將區塊獎勵從 6.25 BTC 減少至 3.125 BTC,導致礦工的收入瞬間砍半。而衡量礦工獲利效率的「Hashprice」,也跌至歷史低點 $42.40 美元,顯示整體礦業正處於嚴重的收益萎縮期。

投資人該如何看待這波拋售?

目前礦業股的重挫,雖然是短期市場情緒的反應,但也透露出長期結構問題。由於礦業行業資本密集、電力依賴高,加上政策風險不斷,若無法有效控管成本與提昇效率,將難以持續經營。

然而,這也可能是產業洗牌的契機。未來擁有自有電力資源、使用先進冷卻技術、並能與地方政府合作取得低碳能源的礦工,將更具競爭優勢。此外,部分新興市場如阿根廷、哈薩克等地電價低廉,也吸引礦業公司轉移營運據點,進一步分散地緣政治風險。

政策與法規:加密產業的不確定性仍高

目前美國對加密產業的監管政策尚未完全明朗。SEC 與 CFTC 對於加密資產的定義與監管邊界仍存在分歧,也讓礦業公司難以做出長期規劃。此外,若未來碳排放法規收緊,礦業可能需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碳足跡管理,增加營運壓力。

歐洲與亞洲多國則已啟動綠能轉型政策,對高能耗行業加強審查。未來比特幣礦業若無法提高能源效率或採用綠色電力,恐遭遇更高的環保與合規成本。

總結:風險與機會並存

雖然目前礦業股價表現低迷,但危機中也蘊藏轉機。隨著技術升級、能源政策轉型與市場逐步成熟,礦業公司若能及早轉型、強化資產配置與風險控管,仍有機會在未來的牛市中重振旗鼓。

對投資人而言,應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動向、中美貿易談判進展、能源價格變化與監管趨勢,做好資產配置與風險控制,才能在這場市場震盪中站穩腳步。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business/2025/04/07/bitcoin-mining-stocks-plunge-as-revenue-craters-amid-market-carnag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