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比特幣成為避險新寵?全球市場動盪中的冷靜觀察

bitcoin-safe-haven-macro-risk-analysis

比特幣成為避險新寵?全球市場動盪中的冷靜觀察

當全球股市因貿易戰升溫而劇烈震盪,比特幣卻出現了異常的穩定性。美國總統針對180個國家祭出報復性關稅,引發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的反擊,導致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下跌超過11%。然而,比特幣(BTC)卻穩定地維持在80,000美元以上,成為投資人眼中潛在的「避險資產」。

過去比特幣與科技股有高度正相關,但這次情勢卻讓市場重新審視加密貨幣在宏觀經濟動盪中的角色。21Shares的加密投資專家David Hernandez指出:「比特幣在本週S&P 500下跌約5%的情況下,表現出強勁的抗跌力,這進一步鞏固了它作為宏觀避險工具的地位。」

比特幣的避險資產角色:幻覺還是事實?

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的論述早在數年前已被提出,但長期以來市場總是抱持懷疑態度。畢竟,加密貨幣市場波動劇烈,曾經單日暴跌30%以上。然而,從近期表現來看,當傳統市場因政策與地緣政治風險震盪時,比特幣似乎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市場表現。

這是否意味著比特幣正在從「高風險資產」轉型為「數位黃金」?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取決於未來幾個月宏觀經濟的走勢,以及監管政策的走向。

潛在風險:債券市場裂縫可能引爆流動性危機

儘管比特幣近期維持穩定,但市場潛藏的風險卻不容忽視。特別是美國國債市場的「基差交易(basis trade)」風險正在升高。這種交易常由對沖基金執行,利用高槓桿(高達50倍)在國債期貨與現貨市場間進行套利。

這聽起來像是穩賺不賠的策略,但歷史已證明其脆弱性——2020年3月疫情爆發時,這些高槓桿交易在市場劇烈震盪中瞬間瓦解,導致資金全面「搶現金」,比特幣也在同一天重挫近40%。

目前類似風險再度浮現。根據ZeroHedge報導,截至2025年3月底,基差交易的總部位已飆升至1兆美元,是2020年時的兩倍。僅僅1個基點的殖利率變動,就可能導致600萬美元的價值波動。這種高度集中且脆弱的部位,若再次爆炸,勢必波及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各類資產。

宏觀經濟與政策因素的雙重壓力

目前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美中貿易戰再起、全球通膨居高不下、美國聯準會(Fed)政策偏鷹、地緣政治風險(如台海、烏俄戰爭)仍未解決。這些因素共同推升市場波動性,MOVE指數(衡量美國國債市場波動性)近期飆升至125.70,創下自2022年以來新高。

此外,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也是風險之一。雖然比特幣在部分國家被視為合法資產,但仍有許多地區(如中國、印度)對加密貨幣持嚴厲態度。若未來美國或歐洲針對加密市場推出更嚴格監管措施,可能對市場情緒造成打擊。

加密市場的機會與挑戰並存

儘管風險不少,比特幣的抗跌表現仍吸引了不少機構投資者關注。隨著ETF產品的普及、資產配置多元化需求增加,加密資產正在逐步走向主流。然而,這條路並不平坦。

投資人應密切關注:1)全球債務市場的穩定性;2)主要央行政策轉向的可能性;3)大型資金是否持續流入加密資產;4)監管法規的變化;5)流動性壓力是否擴散至整體資產市場。

結語:比特幣是未來的避險資產嗎?

比特幣目前的表現確實令人驚艷,在傳統市場震盪時顯得異常冷靜。然而,我們不能忽視其仍面臨的結構性風險與潛在泡沫。作為投資人,我們應理性看待其角色轉變,既不要過度樂觀,也不應完全忽視其潛力。

未來幾個月,將是檢驗比特幣在「避險資產」地位上能否站穩腳步的關鍵時刻。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markets/2025/04/06/bitcoin-s-strength-amid-nasdaq-drop-is-impressive-but-the-risk-of-a-basis-trade-blowup-that-spurred-the-covid-crash-loom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