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進入固定收益市場:Pierre Rochard 如何打造下一代金融架構
比特幣不是只有價格波動與礦機燒電的新聞。對 Pierre Rochard 而言,這項去中心化的貨幣科技正朝向全新的應用場景邁進:固定收益市場。這位自認為「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者 OG」的業界先鋒,正透過 The Bitcoin Bond Company,嘗試將比特幣引入傳統的債券與信用配置領域,打造一種全新的金融架構。
Pierre Rochard 早在 2012 年就接觸比特幣,當時他在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研讀奧地利經濟學與開源軟體。這兩個領域的交會點讓他對比特幣著迷不已。他共同創立了中本聰研究所(Satoshi Nakamoto Institute),致力於整理加密貨幣的原始思想與賽博龐克哲學,為比特幣社群奠定了思想基礎。
Rochard 曾任職於 BitPay、Kraken,目前則在比特幣礦業巨頭 Riot Platforms 擔任策略角色。他在面對外界對比特幣挖礦「浪費能源」的批評時,推出了一支病毒式的惡搞影片,成功轉化了話語權。他指出:「批評者認為挖礦浪費,是因為他們不認為比特幣有價值。但這其實關乎貨幣主權 —— 控制自己資產的能力。」
下一步:比特幣債券與固定收益
Rochard 的最新計畫是打造「破產隔離的比特幣結構性產品」,讓保守型的機構投資人也能參與。他的目標是在接下來 21 年內,透過這種比特幣債券結構,累積高達 1 兆美元的比特幣資產。
這種產品與 Michael Saylor 採取的單純「長期持有比特幣」策略不同。Rochard 期望透過風險分層與明確的生命周期設計,讓比特幣成為一種可預測、適合信用配置的資產。他強調:「傳統投資人習慣於不動產或企業債,現在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資產類別。」
宏觀經濟與加密資產的交會點
Rochard 也觀察到比特幣與宏觀經濟的連動性日益加強。他指出,過去大家依賴四年減半週期預測價格,如今這個模型正逐漸失效。「比特幣的年化成長率現在與利率高度相關。當聯準會升息時,資金從比特幣撤出,這就是為什麼升息會拖慢比特幣的採用速度。」
這個觀察與當前市場趨勢吻合。隨著比特幣 ETF 的推出、機構投資者開始建倉,加密貨幣正逐漸從「投機性資產」轉型為「全球宏觀資產」。它不再是邊緣科技,而是一種可能改變金融結構的核心技術。
法規與政策的挑戰
當然,這條路並不容易。固定收益市場是全球監管最嚴格的領域之一,各國對於比特幣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加密資產的態度曖昧,歐盟則已通過 MiCA 法規將加密資產納入監管。Rochard 想要推行的比特幣債券,未來勢必會面對各國法規的挑戰與審查。
此外,儘管比特幣的抗審查性與抗通膨特質吸引人,但對於保守型的機構投資者而言,它的波動性與缺乏現金流,仍是重大風險。設計出兼具風險控管與收益穩定性的比特幣債券,需要高度的金融工程創新,並且在市場教育方面投入大量心力。
比特幣債券的風險與注意事項
Rochard 在 Consensus 2025 提到:「教育是最大的挑戰。大多數投資人從未見過以比特幣為擔保品的固定收益產品。」這不僅是產品創新的問題,更涉及信任、法規、會計準則甚至是保管機制(custody)等一系列結構性問題。
此外,市場也對比特幣網路的可持續性提出質疑,例如 2025 年是否會出現「低交易費、空區塊」的情況?Rochard 認為這樣的擔心忽略了比特幣的反脆弱性(antifragility)設計。「如果比特幣網路遭遇攻擊或審查,交易費就會暴增,礦工會因此重返市場。這個系統設計本身就能自我調整。」
結語:比特幣債券,下一個金融革命?
Pierre Rochard 的願景雄心壯志:讓比特幣從邊緣科技走向主流資本市場,尤其是高度保守的固定收益領域。這不只是金融創新,更是對當前貨幣與金融體系的根本挑戰。
隨著全球利率循環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以及法定貨幣信任感的逐步流失,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定位愈發清晰。若能透過結構化產品將其轉化為可預測、可配置的資產,對全球資本市場來說,將是一場深刻的革命。
然而,這場革命才剛開始。比特幣債券的實現之路,還有賴法規明朗化、產品設計創新、風險控管精進,以及最重要的 —— 投資人教育。Pierre Rochard 的努力,可能只是開端,但他已為這個新興市場點燃了星星之火。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consensus-toronto-2025-coverage/2025/04/07/pierre-rochard-the-bitcoin-maximalist-og-on-mining-markets-and-modern-finan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