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撥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華爾街擁抱區塊鏈:金融科技巨頭搶灘自建鏈,機構級採用瓶頸待解

華爾街擁抱區塊鏈:金融科技巨頭搶灘自建鏈,機構級採用瓶頸待解

華爾街擁抱區塊鏈:金融科技巨頭搶灘自建鏈,機構級採用瓶頸待解

摘要:Robinhood、Stripe等金融科技公司紛紛投入區塊鏈建設,標誌著機構資金新一波進軍加密貨幣領域的浪潮。然而,交易速度等執行瓶頸依然阻礙著大規模機構採用。本文深入分析了這些挑戰及潛在解決方案,並探討了未來發展趨勢。

市場背景與現況

當前加密貨幣市場正經歷著機構投資者興趣日漸濃厚的新階段。傳統金融科技公司如Robinhood和Stripe,不再僅僅是提供加密貨幣交易的平台,而是更進一步,開始構建自己的區塊鏈基礎設施。Robinhood近期宣布正在構建自己的layer-2(第二層)區塊鏈,以支持代幣化股票和真實世界資產(RWA)。Stripe也緊隨其後,計劃推出Tempo,一個專注於支付的區塊鏈,並與Paradigm合作構建。這些舉動預示著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將加入到區塊鏈建設的行列中,尤其是在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新興市場,許多公司已經關注這個領域多年,並準備採取更多行動。

核心分析

金融科技公司自建區塊鏈的浪潮,雖然代表著機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信心增強,但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挑戰。其中最核心的問題是性能瓶頸。華爾街的交易速度以微秒計算,而目前的區塊鏈交易速度通常以秒或毫秒計算,遠遠無法滿足機構級交易的需求。Altius Labs的聯合創始人Annabelle Huang將此稱為行業的“執行瓶頸”,並認為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金融科技公司構建的區塊鏈才能承載大量的機構資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ltius Labs正在構建一個模組化的執行層,旨在直接插入現有的區塊鏈中,提高吞吐量,而無需項目方重建整個堆疊。這種方法被描述為將模組化更深入地帶入區塊鏈堆疊的執行層,這與啟動側鏈或新的layer-2(第二層)的常用模型不同。 Huang認為,通過專注於執行引擎本身,Web3可以彌合與Web2級別性能的差距,同時保留區塊鏈的分布式特性。此外,儘管以太坊的layer-2(第二層)通過將流量轉移到rollup(卷疊)來改善了擴展性,Solana的下一代驗證器客戶端Firedancer旨在進一步縮小差距,但這些方案仍有待驗證。

Huang認為,市場不太可能出現更多的“以太坊殺手”或通用區塊鏈,因為用戶更傾向於在少數幾個主要的平台上整合,而不是分散在數十個新的鏈上。與此同時,她也指出,即使在以太坊內部,仍然存在擴展性問題,這也是人們開始通過建立側鏈來創建新的區塊空間的原因。然而,layer-2(第二層)引入了額外的碎片化和困難的用戶界面/用戶體驗。

風險與機會

儘管區塊鏈網路的性能提升仍然是下一波機構採用的關鍵,但華爾街並沒有等待這些技術升級。許多大型投資者通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或公司金庫間接接觸加密貨幣。比特幣基金已經成為一個簡單的切入點,而像Strategy(前身為MicroStrategy)這樣的公司已經將自己轉變為資產的槓桿代理。然而,並非所有公司都成功地利用了這種模式。在2025年全年,一些陷入困境的公司抓住“比特幣金庫”的故事,作為激發投資者熱情的最後手段。一些公司的股價短暫飆升,但很快又回落。這些公司脆弱的財務狀況也引發了人們對如果它們在不利的市場條件下倒閉會發生什麼的擔憂。這些轉變可能具有風險,尤其是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因為並非所有的公司比特幣策略都以相同的方式構建。 Huang將股票的飆升比作代幣發布,即最初的競標上漲,然後回到“公平價值”。然而,她認為,對像ETF和金庫策略這樣的代理的需求將繼續存在。

機構採用穩定幣甚至構建自己的區塊鏈用於特定用例的趨勢正在增強。曾經是場外交易平台(OTC desk)的場外交易平台,一度是避險基金購買場外比特幣的謹慎渠道,現在正將自己定位為受監管的流動性提供商。實際上,這意味著提供機構客戶期望的合規、結算和報告標準,使加密貨幣更接近華爾街的規範。這些是 Huang四年前在Amber Group與機構參與者進行的對話。現在,“他們終於準備好採取行動了。”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金融科技公司自建區塊鏈的趨勢將會持續,並推動更多創新應用。隨著技術的進步,交易速度和擴展性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從而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同時,監管環境的逐步完善也將為機構資金的流入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可以預見,區塊鏈技術將在金融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並為傳統金融體系帶來變革。

結論

金融科技公司擁抱區塊鏈是加密貨幣市場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預示著機構級採用的加速。儘管現階段仍面臨技術瓶頸,但隨著各方共同努力,這些挑戰有望得到克服。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市場動態,並謹慎評估風險,抓住未來發展機遇。金融科技巨頭自建區塊鏈,代表著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融合的趨勢,長遠來看,這將為整個行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加密貨幣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文章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crypto-institutional-adoption-bottleneck-annabelle-hua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