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犯罪「超級週期」來臨?監管滯後、FOMO情緒與普及化推波助瀾
摘要:網路安全專家指出,監管步調緩慢、錯失恐懼症(FOMO)以及加密貨幣日益普及正推動加密貨幣犯罪進入「超級週期」。 2025 年上半年,加密貨幣犯罪造成的損失創下新紀錄,超越 2022 年的紀錄,並幾乎等同於 2024 年全年的總損失。
市場背景與現況
當前加密貨幣市場正處於一個複雜的十字路口。一方面,機構採用率不斷提高,DeFi(去中心化金融)生態系統持續擴張,以及NFT(非同質化代幣)市場的蓬勃發展,都為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潛力。然而,與此同時,犯罪分子也越來越活躍,他們利用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和全球性來進行詐騙、洗錢等非法活動。這種趨勢在2025年上半年尤為明顯,加密貨幣犯罪造成的損失創下歷史新高,顯示出市場面臨的嚴峻挑戰。退休的美國緝毒局(DEA)探員比爾·卡拉漢 (Bill Callahan) 表示,缺乏監管,加上炒作和 FOMO,正中罪犯下懷。因此,加強監管、提高用戶安全意識以及開發更有效的安全技術,對於維護市場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此外,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例如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也可能對加密貨幣市場產生影響,需要投資者密切關注。
核心分析
加密貨幣犯罪呈現「超級週期」現象,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首先,監管的不確定性和滯後性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各國監管機構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不一,且往往未能及時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使得犯罪分子得以利用監管漏洞進行非法活動。其次,FOMO情緒在市場中蔓延,許多投資者盲目追求高回報,缺乏風險意識,容易成為詐騙的受害者。例如,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名人效應或虛假承諾來吸引投資者,進行「拉高出貨」(Pump and Dump)等詐騙行為。此外,加密貨幣的普及化也為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機會。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加密貨幣,犯罪分子可以利用各種手段,例如網路釣魚、惡意軟體等,來竊取用戶的私鑰或資金。CertiK 的 H1 Hack3d 報告指出,2025 年每次安全事件的平均損失為 430 萬美元,中位數損失為 103,996 美元。CertiK 的資深區塊鏈調查員 Natalie Newson 認為,「多種條件的匯合」助長了不法之徒的氣焰。Solidus Labs 在 5 月發布的「Rug Pull」報告中表示,在代幣發射平台 Pump.fun 上,有 98.7% 的代幣都表現出「拉高出貨」計畫的特徵。同時,全球的執法機構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包括資源有限、跨司法管轄區的複雜性以及網路犯罪分子的技術複雜性等等。
區塊鏈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在 2024 年 7 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強調,洗錢技術對執法機構和加密貨幣服務提供者來說是一項特殊的挑戰。Kronos Research 的執行長 Hank Huang 認為,監管機構已經「從過度反應轉向反應不足」。他表示,雖然早期的執法「往往過於嚴厲」,但現在正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我們「看到問責制太少」。
風險與機會
投資加密貨幣市場既有風險,也有機會。風險方面,除了上述的加密貨幣犯罪風險外,市場波動性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加密貨幣價格波動劇烈,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大幅下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此外,監管政策的變化也可能對市場產生影響,例如,某些國家可能禁止加密貨幣交易或對加密貨幣徵收高額稅款。另一方面,加密貨幣市場也存在著巨大的機會。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不斷湧現,例如DeFi、NFT、Web3等,這些都為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此外,隨著機構採用率的提高,加密貨幣市場的流動性和穩定性也將得到改善,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潛在的投資機會包括但不限於:投資於具有創新技術和良好發展前景的區塊鏈項目、參與DeFi生態系統的建設、以及交易具有升值潛力的NFT。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趨勢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方面,監管政策將會更加明確和完善,這將有助於規範市場行為,減少犯罪活動。另一方面,技術創新將會持續推進,例如,更安全、更高效的區塊鏈技術將會出現,這將有助於提高市場的吸引力。此外,隨著Web3技術的發展,加密貨幣將會在更多領域得到應用,例如,社交媒體、遊戲、電子商務等。Natalie Newson 推測,加強智慧合約安全性及提高用戶教育水平或能扭轉局勢,但她承認無法阻止犯罪。隨著執法部門加緊努力將不法之徒趕出加密貨幣領域,近期也針對全球暗網市場採取了執法行動。然而,Huang 表示,儘管取締力度有所加大,但加密貨幣犯罪造成的損失永遠不會歸零,因為匿名參與者的去中心化市場「總是會吸引好人和壞人」。
結論
總而言之,加密貨幣市場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加密貨幣犯罪的「超級週期」是一個嚴峻的現實,需要市場參與者共同努力來應對。一方面,監管機構應加強監管,打擊犯罪活動。另一方面,投資者應提高風險意識,謹慎決策。同時,技術開發者應不斷創新,開發更安全、更可靠的區塊鏈技術。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加密貨幣市場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潛力。與其試圖消除加密貨幣損失,不如將重點放在儘可能降低用戶的風險上。「其他行業也受到了打擊,但加密貨幣的速度和全球存取性使其特別容易受到攻擊。這些攻擊與其說是針對加密貨幣,不如說是測試新興系統的極限。」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加密貨幣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文章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regulatory-gaps-fomo-powering-crypto-crime-supercyc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