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撥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散戶投資者轉戰比特幣現貨ETF?鏈上數據與市場真相解析

散戶投資者轉戰比特幣現貨ETF?鏈上數據與市場真相解析

散戶投資者轉戰比特幣現貨ETF?鏈上數據與市場真相解析

摘要:鏈上數據顯示散戶直接購買比特幣的活動減少,但比特幣現貨ETF的資產管理規模(AUM)卻持續增長。散戶可能正透過ETF間接參與比特幣市場,傳統金融(TradFi)管道成為主要入口。

市場背景與現況

市場普遍認為,散戶投資者對比特幣的需求正在枯竭,這限制了比特幣價格的進一步上漲。鏈上數據似乎支持這種說法,小型錢包的活躍度已降至多年來的低點。然而,這種觀點是否全面反映了市場的真實情況?自2024年1月美國推出比特幣現貨ETF以來,比特幣已進入許多可能從未直接持有比特幣的客戶的投資組合。這些客戶可能缺乏技術信心或不願意自行保管數位資產。

核心分析

或許散戶仍然存在於市場中,只是不再以我們習慣的方式參與。在本輪週期中,散戶需求的主要部分可能通過傳統金融管道流入:現貨ETF、退休基金和經紀帳戶。如果將ETF視為散戶參與的一種形式,我們對比特幣市場的理解可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機構也購買ETF,因為它們具有監管清晰度和易於會計處理的優勢。其中,投資顧問和避險基金是最大的ETF持有者,代表散戶和企業客戶管理比特幣風險敞口。銀行、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也紛紛加入,不僅持有比特幣,還向其客戶提供比特幣敞口。總體而言,ETF股東現在持有約1350億美元的比特幣。

彭博分析師Eric Balchunas表示,在通過13F文件報告的210億美元資產中,投資顧問佔了近一半。避險基金緊隨其後,持有價值69億美元的ETF股份(約83,934枚比特幣),其次是經紀公司和控股公司。CoinShares的報告進一步指出:高盛在金融顧問中處於領先地位,投資額達18億美元,而千禧管理公司則在避險基金中名列前茅,投資額為16億美元。

將ETF資金流歸類為純粹的機構行為是很有誘惑力的,這與我們熟悉的散戶囤幣形象形成鮮明對比。從這個角度來看,直接的散戶需求幾乎消失殆盡。然而,如果比特幣ETF股份的最終持有者是散戶客戶,那麼我們可能需要重新考慮如何解讀鏈上數據。這可能是比特幣市場的新現實:新的散戶需求更喜歡將其比特幣存放在經紀帳戶中,而不是自行保管。儘管這與比特幣最初的精神背道而馳,但這種方法對許多仍然相信其投資邏輯的人具有吸引力。

風險與機會

風險:過度依賴ETF可能導致市場集中化,大型機構的行為可能對比特幣價格產生重大影響。此外,如果監管環境發生變化,ETF的吸引力可能會降低。機會:ETF為更廣泛的投資者提供了參與比特幣市場的途徑,這有助於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成熟度。如果市場情緒轉好,散戶通過ETF湧入比特幣市場的資金量可能會非常可觀。此外,直接面向散戶的比特幣產品,例如簡化的錢包解決方案和教育資源,仍然存在發展空間。

未來展望

儘管ETF的需求強勁,但比特幣的價格仍然面臨壓力。CryptoQuant的圖表顯示,2025年1月,比特幣的表觀需求峰值約為160萬美元,是ETF和Strategy流入總和的兩倍。如今,儘管ETF資金流入穩定,但這一數字已轉為負值,暴跌至-85.7萬美元。換句話說,即使有ETF,目前的資金流入也不足以抵消持續的資金流出。市場可能需要重大利好催化劑,例如降息,才能重新點燃需求。這種觸發因素將主要使機構及其客戶受益,他們現在在比特幣生態系統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結論

總而言之,儘管鏈上數據顯示散戶直接購買比特幣的活動減少,但比特幣現貨ETF的成功表明散戶對比特幣仍然有強烈的興趣。散戶可能正在通過ETF等傳統金融管道間接參與比特幣市場。市場的未來發展將取決於散戶和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平衡,以及監管環境的演變。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加密貨幣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文章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bitcoin-retail-investor-demand-is-not-gone-they-re-buying-the-btc-etf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