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化監管:DeFi 的監管難題解方?
摘要:傳統監管框架難以跟上 DeFi 的快速發展。程式化監管,將合規性嵌入代碼中,能帶來法律清晰性、降低風險,並促進 DeFi 創新,有望成為解決方案。
市場背景與現況
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已鎖定超過 600 億美元的加密資產,但多數司法管轄區仍缺乏對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的明確定義。這種混亂阻礙了創新,並削弱了監管機構的可信度。監管者仍然假設存在一個可以授權、審計或傳喚的中心化行為者。然而,DAO 本質上是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自主運行,鏈上資產可以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轉移。這種傳統金融體系監管規則與 DeFi 這種可組合、無國界和可編程生態系統間的矛盾,構成了根本性的挑戰。
核心分析
美國監管機構已開始根據現行證券法針對某些協議,但法院難以確定自主軟體是否應承擔責任。傳統的監管工具並非旨在監督即時演進的系統。全球範圍內,《加密資產市場法案》(MiCA)試圖為歐盟的監管提供統一框架,甚至限制使用不符合其標準的代幣,例如泰達幣(USDt)。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已對 DAO 參與者和 DeFi 協議採取法律行動。一些美國州,如懷俄明州,甚至通過了法律,賦予 DAO 一種公司地位。這些努力似乎非常有限,並且嚴重依賴於追溯執法,導致建設者猶豫不前,資本閒置,監管成為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對任何人都没有好處,也無法解決實際問題。他們正在緩慢地修補一個高度動態和不斷發展的空間中的漏洞。一個可行的方案是某種「政策即代碼」(Policy-as-Code)解決方案。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政策基礎設施,它與其需要監督的技術一樣具有可組合性和可程式性。我們必須將合規層直接構建到代碼中,並將監管邏輯嵌入到 DeFi 協議的基礎設施中。
風險與機會
從市場角度來看,嵌入式合規性具有降低 DeFi 風險的潛力,吸引新的投資者和用戶。直接將政策嵌入到基礎設施中帶來的法律清晰性將縮小執法差距,並加強消費者保護。 對於開發者來說,它解鎖了監管制度的可組合性,允許他們像選擇使用者介面組件一樣從司法管轄區範本中進行選擇,並即時調整其代碼庫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政策。不再需要猜測您的 DAO 代幣是否是一種證券,不再需要懷疑某個協議是否需要符合報告要求,並且減少了對昂貴的法律解釋的依賴。 然而,正如任何其他連線環境一樣,代碼可能會被利用。當合規性模組受到損害、出現故障或過時時會發生什麼?治理、安全性和可升級性仍然至關重要,但民主監督是區塊鏈技術的支柱。將監管嵌入到代碼中絕不能意味著將其從公共問責制中移除,因為這將降低信任和透明度,從而進一步阻礙 Web3 空間的主流採用。
未來展望
我們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要么重新構想 DeFi 和法律之間的交集,要么允許監管和無許可創新之間的差距擴大。一條道路通向包容、高效、透明的金融,並受到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和理解的規則的約束。另一條道路通向灰色市場、執法混亂和資本外逃。政策必須模組化地發展並適應新的結構、邏輯和生態系統。解鎖這一點的關鍵是用軟體來管理軟體。
結論
程式化監管提供了一種將合規性直接嵌入 DeFi 協議的潛在解決方案。通過將監管邏輯整合到代碼中,可以提高透明度、降低風險並促進創新。然而,必須仔細考慮與程式化監管相關的風險,包括代碼漏洞、治理挑戰以及確保公眾問責制的需求。如果能夠解決這些挑戰,程式化監管可以為更安全、更高效和更合規的 DeFi 生態系統鋪平道路。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加密貨幣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文章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programmable-regulation-def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