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美國SEC與DeFi訴訟暫緩:背後透露出的加密監管轉折點

sec-defi-lawsuit-pause-crypto-regulation-trump-policy

美國SEC與DeFi訴訟暫緩:背後透露出的加密監管轉折點

一場由18位共和黨籍州檢察長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倡議組織「DeFi教育基金」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起的重要訴訟,近期獲得聯邦法院批准暫停,暫緩期限為60天,雙方需在30天內提出聯合狀態報告。這場訴訟,原本針對SEC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執法行動,指控其越權干預州層級的監管權限。如今,隨著SEC新任主席Paul Atkins上任,訴訟方向可能出現重大轉變。

這場訴訟的核心爭點,在於州政府與聯邦政府對於數位資產監管的界限模糊。不同州已經建立起自己的數位資產監管架構,例如要求平台申請金流轉帳牌照、設立流動性擔保金等,試圖為快速變遷的加密市場建立清晰的規則。然而,SEC的積極執法行動卻被認為削弱了這些地方立法的權威性,也造成企業面臨雙重標準的風險。

政策轉向與宏觀背景

這場訴訟的暫停,與美國政治環境的變化密不可分。2024年大選後,川普重返白宮,他對加密產業的態度相對開放,並在2025年4月簽署決議,撤銷國稅局(IRS)所提出的「DeFi經紀人規則」,這是他任內首項涉及加密的法律行動。這項規則原要求DeFi平台在沒有明確中介角色的情況下,仍需上報交易資訊,遭業界批評為技術上難以實現,也可能扼殺創新。

宏觀經濟層面上,隨著通膨逐漸回落與聯準會可能進入降息週期,資金再次湧入高風險資產,包括比特幣與以太坊。此時,監管政策的明朗與否,將深刻影響資本市場對加密產業的信心。SEC是否延續以往的強硬路線,或是轉向更包容、透明的規則制定者角色,將成為市場密切關注的指標。

市場與監管的拉鋸戰

目前,加密市場正處於一個關鍵交叉點。一方面,國會已開始就「市場結構法案」舉行聽證會,預計將明確界定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SEC在加密資產上的監管邊界。另一方面,SEC近來已悄悄撤銷對十多家企業的調查與訴訟,顯示內部可能正進行政策調整。

然而,這並不代表風險完全解除。目前美國對加密的監管仍處於「碎片化」狀態,不同州、不同行政機關對加密資產定義不一,讓企業難以評估風險。此外,若未來國會遲遲未通過統一法案,將導致法規真空持續存在,對投資者保障與產業創新皆不利。

未來展望與建議

對於企業與投資人而言,眼下的監管轉折提供了喘息空間,但也隱含不確定性。短期內,應密切關注國會立法進程與SEC未來的執法方向。對於想要進入DeFi領域的開發者與創業者,建議加強法遵能力,設立專責合規單位,並考慮選擇監管友善的州份或司法管轄區設立業務。

此外,全球監管趨勢也值得注意。歐盟已實施MiCA(加密資產市場法規),亞洲如新加坡、香港也正積極制定明確的加密政策。若美國無法在這場規則制定競賽中趕上,可能導致資金與創新流向海外,削弱其在金融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總結來說,SEC與DeFi訴訟的暫停不僅是一個法律程序的轉折,更是反映美國加密監管進入新的權力重整期。未來,如何在保障投資者、維護市場秩序與促進創新間取得平衡,將考驗新任SEC主席與國會的智慧與決心。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policy/2025/04/16/republican-states-pause-lawsuit-against-sec-over-crypto-authori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