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薩爾瓦多與美國SEC攜手打造跨境加密監管沙盒,全球加密政策新典範?

el-salvador-sec-cross-border-crypto-sandbox

薩爾瓦多與美國SEC攜手打造跨境加密監管沙盒,全球加密政策新典範?

2021年,薩爾瓦多震驚全球,成為第一個將比特幣納為法定貨幣的國家。如今,這個中美洲小國又再度走在全球加密政策的前線。其國家數位資產委員會(CNAD)宣布,正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協商建立一個跨境的加密貨幣監管沙盒,目的是促進雙邊監管合作,並提供SEC一個實地觀察加密監管實務的「活教材」。

CNAD 主席 Juan Carlos Reyes 在接受 CoinDesk 採訪時強調:「數位資產沒有地理邊界,監管合作也不應該有。」這句話不僅點出加密貨幣的本質,也揭示了一個日益重要的趨勢——加密監管的國際化。

從零開始的薩爾瓦多:打造靈活監管框架的契機

薩爾瓦多在推動比特幣合法化時,其實並沒有健全的金融體系或本土開發者社群,這反而成為一個優勢:CNAD 能夠從零開始,設計一套完全針對加密資產量身打造的監管框架。這也吸引了 Tether、Bitfinex 和 Binance 等國際加密巨頭進駐。

這場「逆境中的創新」讓薩爾瓦多成為全球首批擁有先進加密監管法規的國家之一,而CNAD也希望將這個經驗分享給其他監管機構,特別是目前正值監管轉型期的美國SEC。

宏觀觀點:監管國際化與新興市場的角色轉變

在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升高、通膨壓力持續之際,數位資產已逐步被視為一種替代性資產或對沖工具。然而,各國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政策不一,導致監管套利(Regulatory Arbitrage)現象屢見不鮮。

在這樣的背景下,跨國監管沙盒成為一種具體可行的合作模式。它不僅能幫助各國監管機構相互學習,也能讓加密企業在合規的前提下探索創新,降低監管風險。

SEC 為何選擇薩爾瓦多作為「試驗場」?

SEC 委員 Hester Peirce 早在今年2月發表的公開聲明中就指出,SEC 將採取更開放、多元的策略來面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挑戰。此次CNAD提出的沙盒計畫,包含美國持牌傳統金融業者在薩爾瓦多申請數位資產牌照,並由薩國代幣化公司進行兩項小規模(每案上限1萬美元)的代幣發行。

這不僅讓SEC能夠觀察「輕量監管」的實際效果,也有助於其未來在後Gensler時代設計出更符合產業需求的監管架構。

潛在風險與注意事項

  • 法規風險:儘管薩爾瓦多監管靈活,但其法治基礎與執行力仍被國際觀察者質疑,若制度變動或政治干預,可能影響企業信心。
  • 資安與詐騙:加密市場仍面臨高風險的詐騙與駭客攻擊,跨境合作需特別強化資料安全與身份驗證標準。
  • 金融穩定性:若監管鬆綁過度或缺乏風險控管機制,可能導致資本外流或金融市場波動。

國際連結:從區域合作邁向全球規範

CNAD 已與阿根廷、巴拉圭簽署監管合作協議,這顯示拉丁美洲國家正在積極借重彼此經驗,逐步建立區域性的加密監管共識。

若CNAD與SEC的合作順利推展,未來可望吸引更多國家參與,甚至形成類似「加密版Basel協議」的國際準則,為全球數位資產監管鋪路。

結語:小國也能引領變革

薩爾瓦多的案例告訴我們,在數位資產這場全球金融革命中,國家的大小與經濟規模並非決定性的因素。擁有創新思維、靈活政策與國際合作意識的小國,反而有機會成為制度實驗的前哨站。

未來,隨著SEC進一步調整監管策略,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跨境的監管沙盒、更多包容創新的政策,也可能迎來一個以合作為核心的新監管時代。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policy/2025/04/24/el-salvador-s-top-crypto-regulator-meets-with-u-s-sec-it-was-very-refresh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