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撤銷 DeFi 經紀人規則:對加密產業的勝利還是短暫的喘息?
2025 年初,美國國會以壓倒性票數否決了國稅局(IRS)提出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經紀人報稅規則,並由川普總統正式簽署廢除該規定。這一舉動被視為加密貨幣產業的一大勝利,尤其是對於倡導隱私與去中心化的 DeFi 領域。然而,這場勝利是否代表加密產業未來將一帆風順,仍需謹慎觀察。
DeFi 經紀人規則是什麼?為什麼引發這麼大反彈?
國稅局於 2024 年 12 月提出一項新規定,要求 DeFi 平台必須遵循與傳統加密經紀人相同的納稅申報標準,包括實施 KYC(了解你的客戶)以及其他用戶資料披露。這對於本質上以匿名性與自動化為核心的 DeFi 協議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項規則不僅違反 DeFi 的基本精神,也將大幅提高平台的合規成本,甚至可能迫使部分創新項目關閉或轉移至其他司法管轄區。難怪包括區塊鏈協會(Blockchain Association)在內的多個加密組織隨即對 IRS 提起訴訟,強烈反對這項規定。
宏觀趨勢與政治環境:川普政府的加密友好政策
川普政府目前的友好態度為加密產業創造了一個相對寬鬆的政策空間。除了否決 DeFi 經紀人規則外,川普在競選期間甚至提出過讓加密資本利得免稅的構想,雖然此構想仍具爭議,但可見其政權對於促進加密創新的開放態度。
根據目前的政治氣候,業界應該把握這段「政策窗口期」(policy window),積極與立法機構合作,推動更合理且具可行性的加密稅務與監管框架。這不只是對抗不當規範,更是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政策反撲建立防線。
風險未除:IRS 未來可能的反擊與加強監管
雖然此次規則被撤回,但這並不代表 IRS 將不再嘗試對 DeFi 進行規範。事實上,自 2024 年以來,IRS 已開始招募多位擁有加密專業背景的顧問,顯示其對加密稅務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
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 IRS 推出更為精緻、難以反對的新規則。例如,針對集中化介面(如前端網站或第三方 API 提供者)實施監管,或是要求特定交易類型報稅。這類「曲線球」策略將使業界難以抵抗,也暴露出目前法規與技術之間的巨大落差。
業界應對策略:從被動防守轉為主動出擊
與其在新規則出現後被動反抗,不如現在就積極參與政策制定。加密倡議團體應該推動以下三項核心原則:
- 清楚區分「經紀人」與「自動合約」的法律定義
- 為 DeFi 用戶設計可行的報稅指引,而非一刀切地適用 CeFi 模式
- 確保隱私權與合規需求取得平衡,避免扼殺創新
此外,業界應該支持開源的合規工具,例如 ZK(零知識證明)報稅系統,或鏈上稅務插件,這些都可能成為未來政策討論的重要基礎。
全球趨勢:美國監管對全球加密政策的示範效應
美國一直是全球加密監管的風向球。若美國能建立合理的 DeFi 合規框架,將有助於其他國家仿效類似做法,減少加密產業因不一致政策而面臨的跨境合規風險。
反之,若美國在未來重新採取高壓政策,可能導致項目出走至新加坡、瑞士、阿聯酋等加密友好地區,進一步削弱美國在區塊鏈產業的競爭力。
結語:這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場戰役的開始
儘管此次 DeFi 經紀人規則被成功撤回,但這只是加密產業與監管機構之間拉鋸戰的其中一役。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在保障創新與必要監管之間取得動態平衡。
未來四年,是加密產業積極塑造合理監管框架的關鍵期。如果現在不行動,下一次 IRS 推出的規則可能更加隱晦、更加嚴苛,而我們可能再也無法輕易推翻它。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opinion/2025/04/11/killing-the-irs-defi-rule-is-an-industry-win-but-it-s-a-temporary-o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