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大選與加密貨幣政策的十字路口:未來將走向金融創新還是保守監管?
隨著加拿大即將在下週舉行大選,全國選民將針對經濟發展、房市危機、美加貿易關係等議題進行抉擇,選出新一屆國會成員與掌舵未來政策方向的總理。然而,在這場選戰中,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技術這類高度創新的金融科技議題,卻相對被邊緣化。
儘管如此,加密貨幣的未來可能仍將受到這場選舉結果的深遠影響。本文將分析兩位主要總理候選人——保守黨領袖 Pierre Poilievre 與自由黨新任黨魁 Mark Carney——對加密貨幣的立場,並探討加拿大在全球加密金融格局中的潛在角色與風險。
兩位領袖:創新推進者 vs. 金融穩健派
Pierre Poilievre 長期以來為加密貨幣的擁護者,曾公開表示支持比特幣與區塊鏈技術,並主張將加拿大打造成「全球加密與區塊鏈之都」。他也曾批評加拿大央行研究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認為這會侵犯隱私與自由選擇權。
相較之下,Mark Carney 作為前加拿大與英國中央銀行行長,則採取較為保守與穩健的觀點。他曾在公開演講中批評加密資產的高波動性與實用性不足,但也指出區塊鏈與去中心化技術具備潛在價值,應納入監管框架中以促進創新。
加拿大監管背景與國際視野
加拿大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已有幾次重大事件,最著名的是 QuadrigaCX 與 Einstein Crypto 交易所的崩潰,導致數千名投資人血本無歸。這些事件驅使各省證券監管機構(如安大略證券委員會)加強對加密貨幣平台的監管,並要求它們註冊與提供透明的資產托管流程。
然而,與美國相比,加拿大尚未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級加密貨幣政策或監管架構,這使得企業與投資者面臨不確定性。Coinbase 等國際平台也多次呼籲加拿大政府成立專責工作小組,甚至建立國家級比特幣儲備制度,以提升國家金融韌性。
宏觀經濟與政策風險
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加拿大與其他國家課徵新一輪關稅後,加拿大自由黨的民調支持度迅速上升,這顯示選民更關注傳統經濟與就業議題,對加密貨幣的關注度反而下降。
若未來由 Mark Carney 領導的自由黨執政,加密產業可能面臨更嚴格的監管與審查,尤其在資金流動、KYC/AML(了解你的客戶 / 反洗錢)規定與 CBDC 的推動方面;而若 Pierre Poilievre 當選,則可能鬆綁對加密企業的限制,甚至推動國家級加密友善政策。
潛在風險與注意事項
- 監管真空:缺乏全國性法規恐導致省級執法不一致,引發法律灰區與資安風險。
- 國際政策衝突:與美國或歐盟在加密政策上的不一致,可能導致企業外移或資本流失。
- CBDC 推動風險:若推動過快,恐侵害公民隱私、導致去銀行化(disintermediation)問題。
- 市場波動:如果政府政策過度傾向某一方(例如大力支持比特幣),可能被視為市場干預,引發價格劇烈波動。
趨勢觀察:加拿大會成為加密創新中心嗎?
根據全球趨勢,加密產業正逐漸走向「合規化」與「制度化」,如香港積極推出加密交易所牌照制度、歐盟推動 MiCA 法案、美國則進行多輪國會聽證與監管重塑。在這股趨勢下,加拿大若能在政策上找到平衡點,既保護投資人又不扼殺創新,將有機會在北美甚至全球加密金融版圖中佔有一席之地。
而這一切的前提,將取決於加拿大未來的領導人是否願意以長遠眼光看待加密貨幣的潛力,不再只是將其視為投機工具,而是作為金融基礎建設的一部分。
結語
雖然加密貨幣並未成為本次加拿大大選的主軸議題,但其政策走向仍將深刻影響產業的未來。無論是持續推行嚴格監管還是採取開放創新的態度,加拿大都勢必得在全球金融科技競賽中做出選擇。
而這次選舉,或許正是關鍵的分水嶺。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policy/2025/04/23/previewing-the-canadian-elections-crypto-ang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