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比特幣挖礦大變革:從鞋盒到伺服器機架,誰將主宰未來算力戰爭?

bitcoin-mining-asic-form-factor-shift

比特幣挖礦硬體進化史:從鞋盒到伺服器機架

比特幣挖礦自2009年誕生以來,經歷了從CPU到GPU,再到專為挖礦設計的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晶片的技術演進。2013年,ASIC礦機成為主流,其標誌性的「鞋盒型」設計也深植人心。然而,隨著算力競賽白熱化與能源效率的挑戰,挖礦設備正迎來新一波的變革浪潮——伺服器機架式(Server Rack)水冷ASIC礦機。

為什麼礦機從「鞋盒」轉向機架式設計?

  • 更高的散熱效率:直接液體冷卻(Direct-to-Chip Cooling)技術正在被資料中心大規模採用,根據資料中心開發商CyrusOne的預測,到2026年,將有超過40%的資料中心使用該技術。對高效能、低能耗的追求,促使比特幣礦機也走上同樣道路。
  • 空間與功耗密度優化:如Auradine的AH3880,可在兩個機架單元(U2)內提供600 TH/s算力,單位空間算力密度高於傳統鞋盒型礦機。
  • 與AI與HPC基礎設施整合:機架式設計能與高效能運算(HPC)與AI資料中心架構無縫整合,為礦場未來轉型鋪路。

背後的宏觀趨勢與經濟動因

  • 比特幣區塊獎勵減半:2024年4月的比特幣減半使礦工收入減少,逼迫礦工尋求更高效、更節能的礦機以維持利潤。
  • 能源價格波動與ESG壓力:全球能源價格不穩,加上投資人與監管機構對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要求日增,推動礦場升級冷卻系統與電力設計。
  • AI算力需求激增:OpenAI 與各大科技公司推動的 AI 浪潮使得高密度伺服器機架設計成為搶手資產,未來挖礦場可望轉型為 AI 或 HPC 資料中心。

法規與政策方向觀察

  • 美國與歐盟能源政策轉向低碳:對高耗能產業(如比特幣挖礦)日益嚴格的審查,可能促使更多礦場採用水冷與機架式設計以減少碳足跡。
  • 新興市場政策不確定性:如哈薩克、俄羅斯等國對於大型礦場的電價補貼與政策扶持存在極大不確定性,未來可能影響礦機部署策略。

風險與挑戰:機架式ASIC不是萬靈丹

  • 基礎設施不相容:如Bitmain U3S21EXPH礦機的電壓需求為380-415V,無法與現有許多礦場的480V系統相容,無法輕易進行retrofit(翻新導入)。
  • 初期成本高昂:部署水冷系統與伺服器機架的資本支出遠高於傳統空冷鞋盒型礦機,需有長期ROI計劃與充足資金。
  • 市場接受度低:目前僅有少數大型礦業公司(如Hut 8、MARA)進行部署,中小型礦工仍觀望。

未來展望:礦場將成為AI與Web3算力樞紐?

這波硬體轉型不僅是為了更高效的比特幣挖礦,更是為了未來的「算力多元化」鋪路。當前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暴增,許多礦場開始考慮將設備做為AI推理或訓練用的基礎設施。

這種策略不僅能提升資產利用率,也可能為礦工在熊市中提供穩定收入來源。

總結:比特幣挖礦的「雲原生化」正在發生

從鞋盒到伺服器機架,比特幣礦機正在與傳統資料中心的設計標準接軌。這不僅代表硬體的升級,更代表整個比特幣挖礦產業正在從「野蠻生長」向「現代化基礎設施」進化。

未來,誰能掌握機架式設計與AI算力整合的先機,誰將主導下一個算力戰爭的高地。


文章來源:https://www.coindesk.com/tech/2025/03/27/manufacturers-are-building-asics-that-look-more-like-servers-here-s-wh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