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房貸機構考慮加密貨幣:自託管資產的機會與挑戰
摘要: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探索將加密貨幣納入房貸風險評估,這是一個進步。然而,若排除自託管資產,恐增加購房者的交易對手風險。監管應著重可驗證性,而非強制託管模式。
市場背景與現況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近期指示探討如何在單戶住宅房貸風險評估中納入加密貨幣,這是一個值得歡迎且期待已久的步驟。如果實施,長期加密貨幣持有者將能夠在申請房貸時使用其數位資產,而無需被迫清算它們。這代表傳統金融體系正在逐漸接受加密貨幣,為房地產市場帶來新的可能性。然而,如何整合加密貨幣,同時確保風險可控,是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市場對於此舉的反應普遍正面,但對於具體的實施細節仍持觀望態度。
核心分析
為了實現其潛力,最終的提案必須反映加密貨幣的實際運作方式。這意味著承認自託管數位資產的合法性。有些人誤解了該指令,認為加密貨幣必須託管在受美國監管的交易所才能被計入。這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並且與該指令的明文相悖。“數位資產……必須能夠在受所有適用法律約束的美國監管的中心化交易所上被證明和儲存。”“能夠被儲存”這一措辭很明確。該指令要求通過受美國監管的基礎設施來驗證和安全處理資產,而不是禁止在其他地方持有的資產。可驗證性必須是標準,而不是特定的託管模式。自託管並非加密貨幣中的邊緣活動。它是系統架構和安全性的基礎。與中心化交易所相比,管理良好的自託管可以提供卓越的透明度、可審計性和保護。主要託管人和中心化交易所的崩潰表明了真實的交易對手風險有多大。適當記錄的自託管資產可以完全審計,因為鏈上記錄證明了餘額和所有權。它們還提供更高級別的安全性,因為冷儲存和非託管錢包減少了單點故障。此外,自託管資產是可驗證的,第三方工具已經可用於證明錢包持有量和交易歷史。如果政策制定者僅僅因為這些資產未在交易所託管而將其排除在房貸承銷之外,他們可能會鼓勵不太安全的做法,並懲罰正確使用加密貨幣的用戶。
風險與機會
一個更好的途徑是,任何健全的加密貨幣房貸框架都應允許自託管和託管持有量,前提是它們符合可驗證性和流動性的標準。它還應採用適當的估值折扣(減記)來考慮波動性。另一個關鍵要求是使用基於標準風險的分層方法限制加密貨幣在總儲備中的份額。最後,它應強制要求明確記錄驗證和定價方法,無論託管類型如何。這種思維已經應用於波動性資產,如股票、外幣,甚至私人股份。加密貨幣不應受到不同的待遇。此指令有可能使數位時代的住房金融現代化。但是,它必須避免為了被理解而強迫加密貨幣模仿傳統模式的陷阱。我們不需要為了適應舊的風險框架而壓平去中心化。我們只需要明智的方法來驗證它。讓我們為加密貨幣持有者以及抵押貸款系統的完整性做好這件事。
未來展望
這只是新加密貨幣政策面臨的更大挑戰的一個例子。從稅務報告到證券分類,太多的規則在起草時都假定所有用戶都依賴中心化中介機構。數百萬參與者選擇自託管或去中心化平台,因為他們重視透明度、自主性、缺乏傳統中介機構和安全性。其他人則更喜歡中心化提供的受監管託管人。這兩種模式都是合法的,任何有效的監管框架都必須認識到用戶將繼續需要不同的選擇。更多關於去中心化技術的技術教育對於彌合這一差距至關重要。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去中心化如何運作、自託管為何重要,以及存在哪些工具可以在不依賴第三方的驗證所有權。沒有這個基礎,未來的指令、聲明、法規和立法可能會重複同樣的錯誤,即忽視生態系統的很大一部分,並且未能考慮到所有加密貨幣行業參與者。
結論
總體而言,FHFA 的舉措代表加密貨幣融入主流金融的重要一步。然而,監管框架的設計至關重要,必須在鼓勵創新與保護消費者之間取得平衡。若能妥善整合自託管資產,將有助於釋放加密貨幣在房地產市場的潛力,並為更多人提供金融服務。未來,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並與業界專家合作,制定出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監管策略。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加密貨幣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文章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fhfa-homebuyers-ris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